[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9748.0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5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龙;张峥;林郡;徐成;陈晶;任旭升;张淑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引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穿管辅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式换热器管束制造时,需首先将管板,折流板,拉杆等先组装完成,再进行穿管盲穿作业。但由于机加工、焊接、装配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管板与折流板,折流板之间不同心,因此穿管作业时需借助装置引导换热管穿孔,必要还需用木槌敲击。引头由于受木槌的冲击,导致引头装置与换热管脱离。所以必须合理设计穿管引头装置,采用正确的穿管工艺才能保证穿管工作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具有锁紧效果好,不损伤换热管的效果。
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包括导向头、旋转杆、套筒、引料片、柔性颗粒物、封盖;所述旋转杆尾端固接引料片后共同置于套筒内,且套筒的尾端注满柔性颗粒物后由封盖封闭,该旋转杆的另一端和置于套筒外的导向头连接;所述旋转杆后端表面开有旋转槽和该旋转槽相适配位置处的套筒表面开有孔槽。
所述套筒表面开有孔槽,孔槽尾部一侧带有斜度,利于柔性颗粒物退出孔槽。
所述引料片呈螺旋状。转动旋转杆时,带动柔性颗粒物进入或退出旋转槽。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旋转杆在套筒内旋转,将套筒内塑柔性颗粒物挤压在套筒与换热管之间,从而使引导装置与换热管良好锁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在穿管过程中引头不易脱落,同时防止换热管内部划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套筒横向剖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A-A向剖示图
图3c为图3a中节点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效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首先将旋转杆2与引料片4固结在一起,再将其从套筒3尾部穿入,并使带插销孔的一侧从套筒3前部露出,再利用连接销将旋转杆和导向头1组装在一起,然后从套筒3尾部加入柔性颗粒物5,再将封盖6通过螺纹与套筒3连接。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将组装好的引导装置插入到换热管内,使套筒3端部台阶与换热管端面紧密贴合,再将导向头1与套筒3压紧并旋转导向头1,从而带动旋转杆2、引料片4转动,引料片4转动时将存储在套筒3尾部的柔性颗粒物5引入旋转杆2的旋转槽内,并将柔性颗粒物5往导向头1一侧带动,当柔性颗粒物5到达套筒3上的孔槽处时,柔性颗粒物5将填入开槽部位,继续旋转导向头1,柔性颗粒物5将填满并在槽内压紧,从而到达换热管内壁与引导装置紧密结合的目的。穿管结束时只需逆向转动导向头1即可松开引导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97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卷烟机布带导辊轴的拔轴器
- 下一篇:一种液力耦合器扭力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