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式轴间差速锁的贯通桥主减速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0129.3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1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曲琦;韩新亮;孙志扬;张雪峰;王国强;高璞;郝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式轴间差速锁 贯通 减速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轴间差速锁的贯通桥主减速器总成,属于汽车制造领域,适用于商用车或越野车驱动桥总成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贯通桥(中桥)总成的轴间差速锁结构,亦可延伸至8X8,6X6及6X4车底盘贯通桥主减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贯通桥主减速器主要包括:轴间差速锁A、轴间差速器B、轮间差速器C、主动锥齿轮总成D等4大部分,贯通桥轴间差速锁主流结构一般布置在主减速器的输入端与轴间差速器B之间,通常称为前置式:通过将轴间差速器十字轴与前半轴齿轮锁止,并同步运转,实现差速锁功能。随着商用车及特种车技术的发展,整车设计结构的多样化,对贯通桥主减速器的结构紧凑性及整桥的减重要求越发严苛。
传统的前置式贯通桥差速锁结构导致整桥轴向尺寸及体积较大,已不能满足整车结构布置及降重需求,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式轴间差速锁的贯通桥主减速器总成,其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依据驱动桥总成承载及规格不同,其主减速器轴向尺寸可减小60mm~80mm,整桥降重效果明显,采用集成化、一体化结构,成本低,便于整车布置,完全满足整车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置式轴间差速锁的贯通桥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贯通桥轴间差速锁A布置在轴间差速器B后侧,轴间差速器后壳后端带有端面齿,该端面齿与滑动啮合套固定连接,主动圆柱齿轮套在主动圆柱齿轮轴上,主动圆柱齿轮轴后端为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安装在十字轴上,行星齿轮与十字轴位于轴间差速器前壳和轴间差速器后壳组成的腔体内,十字轴后端连接后半轴齿轮,主动圆柱齿轮轴前端通过壳体前端的前锥轴承支承,后半轴齿轮前端通过壳体中部的中间锥轴承支承,后半轴齿轮后端通过壳体后端的后锥轴承支承;贯通桥轴间差速锁A内部由气缸、活塞杆、回位弹簧、拨叉组成,活塞杆布置在气缸内部,活塞杆上套有回位弹簧,活塞杆前端连接拨叉,拨叉端头与后半轴齿轮上的滑动啮合套配合,活塞杆后端位置的气缸上有管接头,气缸上方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结构简单紧凑,部件采用集成化、模块化设计,成本低,相比常规结构具有非常可观的降重效果。适用于整体或分体式轴差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轴间差速器壳整体结构图。
图3为与贯通轴一体式的后半轴齿轮结构图。
图4为带端面齿的轴间差速器前壳和轴间差速器后壳整体结构图。
图5为带端面齿的整体差壳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式轴间差速锁的贯通桥主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贯通桥轴间差速锁A布置在轴间差速器B后侧,轴间差速器后壳7后端带有端面齿,该端面齿与滑动啮合套12固定连接,主动圆柱齿轮3套在主动圆柱齿轮轴1上,主动圆柱齿轮轴1后端为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安装在十字轴6上,行星齿轮4与十字轴6位于轴间差速器前壳5和轴间差速器后壳7组成的腔体内,十字轴6后端连接后半轴齿轮15,主动圆柱齿轮轴1前端通过壳体2前端的前锥轴承18支承,后半轴齿轮15前端通过壳体2中部的中间锥轴承17支承,后半轴齿轮15后端通过壳体2后端的后锥轴承16支承;贯通桥轴间差速锁A内部由气缸14、活塞杆11、回位弹簧10、拨叉9组成,活塞杆11布置在气缸14内部,活塞杆11上套有回位弹簧10,活塞杆11前端连接拨叉9,拨叉9端头与后半轴齿轮15上的滑动啮合套12配合,活塞杆11后端位置的气缸14上有管接头13,气缸14上方有传感器8。
如图1-5所示,内置式轴间差速锁的贯通桥主减速器,主要有轴间差速锁A、轴间差速器B、主动锥齿轮总成D、轮间差速器C等部件组成。输入扭矩从主动圆柱齿轮轴1传导至轴间差速器的十字轴6,通过行星齿轮4到主动圆柱齿轮3 (前半轴齿轮)及后半轴齿轮15(贯通轴),主动圆柱齿轮3与贯通轴15分别将动力传导至中桥及后桥。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啮合套端面齿与轴间差速器后壳7或整体差壳19一体化结构,后半轴齿轮15与贯通轴一体化结构、前半轴齿轮与主动圆柱齿轮3一体化结构。在后半轴齿轮15上设计有滑动花键副,拨叉9可带动滑动啮合套12在在后半轴轮15外花键上滑动。
如图2所示,压缩空气通过管接头13进入气缸14,推动活塞杆11及拨叉9克服回位弹簧10的预压力,产生轴向运动,拨叉9带动滑动啮合套12同步实现轴向移动,活塞杆11达到最大行程后,滑动啮合套12上的端面齿与差速器后壳7上的端面齿接合,从而实现后半轴齿轮15(贯通轴)与轴间差速器前壳5、轴间差速器后壳7或整体差壳19及十字轴6、主动圆柱齿轮3、主动圆柱齿轮轴1同步转动,实现中、后桥输入端以相同转速工作,同时拨叉9触动触点开关,差速锁工作,即实现差速锁锁止。解除压缩空气,活塞杆11受回位弹簧10作用,实现回位,同时滑动啮合套12与固定啮合套7脱开,中桥与后桥之间可实现差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0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装置
- 下一篇:一种离合器助力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