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耳机切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1387.3 | 申请日: | 2015-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1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蒋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正坤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耳机 切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智能耳机切换器。
背景技术
多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愈发追求随时随地便利地享受多媒体带来的娱乐效果,但在不同的场景,需要使用适合于不同环境的多媒体产品。比如外放扬声器系统适合于家庭、影院等扩声场景,耳机扬声器适合于个人、不影响到他人的场景。于是人们需要在不同的场景配置相应的音频设备,增加了人们相关费用的支出,并且在使用及携带时均造成极大的不便。
目前市场上也有兼有耳机模式和外放模式的耳机,但需通过手动按键才能进行切换模式,这对于时尚潮流及未来发展趋势来讲,是落后的,无法体现未来产品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转换耳机模式和外放模式的智能耳机切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耳机切换器,包括有红外检测模块、音乐信号、切换控制模块、声音外放模块和耳机,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和音乐信号的输出信号传输到切换控制模块,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发送至声音外放模块和耳机。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由接收红外线信号的红外感应源采集信号,该红外感应源由两串联的热释电元件Y1、Y2并联电阻R1构成,所述热释电元件Y1、Y2的输出端连接有晶闸管Q1。
进一步的,所述声音外放模块由AN7114音频功率放大电路IC1及其外围连接的电容C6-C12、电阻R3和扬声器U1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判断用户的耳机佩戴状态以智能控制耳机扬声器或外放扬声器播放,在使用者佩戴耳机时智能驱动切换控制模块启动耳机播放,而当使用者摘下耳机时则智能驱动切换控制模块启动扬声器播放,该耳机为驾驶状态的耳机用户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耳机切换器,包括有红外检测模块、音乐信号、切换控制模块、声音外放模块和耳机,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和音乐信号的输出信号传输到切换控制模块,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发送至声音外放模块和耳机。
本实用新型为音乐播放模式控制电路,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安装在耳机一侧,其工作模式为:(1)耳机模式。既戴上耳机听放音乐,此时红外检测模块检测到热信号并输出一个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转换为耳机播放模式。(2)外放模式。耳机被放置一旁,红外检测模块未检测到信号,此时继电器断开,转换为外放模式。
如图2所示,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由接收红外线信号的红外感应源采集信号,由人体发射的10微米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该红外感应源由两串联的热释电元件Y1、Y2并联电阻R1构成,热释电元件Y1、Y2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将红外线一部份变换为热,藉热取出电阻值变化及电动势等输出信号。所述热释电元件Y1、Y2的输出端连接有晶闸管Q1。当检测到红外线后晶闸管Q1导通,经电容C1滤波,电阻R2可调整幅度。控制继电器工作,切换控制模块转换到外放模式。
所述声音外放模块由AN7114音频功率放大电路IC1及其外围连接的电容C6-C12、电阻R3和扬声器U1构成。AN7114音频功率放大电路IC1在Vvv=9.0V,THD=10%,RL=8Ω条件下,输出功率可达2.1W,噪声输出3mV。极限参数:Vcc=13V,耗散功率(不带散热器)为1.2W,带散热器的条件下为2.25W。工作温度-20—70℃,适合于小型便携式收录音机及音响设备作功率放大器。信号由AN7114音频功率放大电路IC1的第2脚输入,经过AN7114音频功率放大电路IC1放大后由其第8脚输出放大后的声音信号,所述音乐信号和耳机为外接接口。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正坤,未经蒋正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13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