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表层海水多要素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1538.5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严立文;周欣;陈磊;黄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何丽英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层 海水 要素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表层海水多要素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现存的表层海水的测量装置以美国海鸟公司的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SBE21)为核心部件,然后加装用户需求的传感器拼凑而成,这种系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外加传感器只有溶解氧、浊度、叶绿素、CDOM四种,且已经达到SBE21支持外加传感器数量的最大值。如果需要安装PH、荧光、生物统计等传感器时,无法方便快捷的将以存在的传感器替换;传感器的维护保养,现存的冲洗设计只能将SBE21内部管路中海水冲掉,无法去除传感器表面的水锈、附着物等物质,且无法观察内部传感器真实的状况;容器底部积水,底部传感器测量值可能不是刚刚泵入的新鲜海水;无法实现管路流量跟压力的控制,随时可能导致输水管路爆裂;光学传感器之间光路相互遮挡,影响测量准确性。因此,对表层多要素测量系统进行改进就非常具有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层海水多要素测量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层海水多要素测量系统,包括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系统出水管及系统进水管,所述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的上端设有与系统出水管连通的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出水口,下端设有与系统进水管连通的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进水口,所述表层海水多要素测量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外部的光学传感器舱和普通传感器舱,所述光学传感器舱和普通传感器舱的上端分别设有与系统出水管连通的光学传感器舱出水口和普通传感器舱出水口,下端分别设有与系统进水管连通的光学传感器舱进水口和普通传感器舱进水口。
所述系统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海水进水口和淡水进水口,所述海水进水口和淡水进水口上分别设有海水进水阀和淡水进水阀。
所述光学传感器舱和普通传感器舱的底部分别设有光学传感器舱底部排水口和普通传感器舱底部排水口,所述光学传感器舱底部排水口和普通传感器舱底部排水口分别设有光学传感器舱底部排水阀和普通传感器舱底部排水阀。
所述系统出水管与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出水口连接端设有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海水排出控制阀,所述系统进水管与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进水口连接的一端分两路管路连接,该两路管路上分别设有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海水进入控制阀和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淡水进入控制阀。
所述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进水口处连接有采样管,该采样管上设有海水采样控制阀。所述光学传感器舱为黑箱。
所述系统进水管上设有气泡去除舱,所述气泡去除舱的顶部与系统出水管连通。所述气泡去除舱的底部设有气泡去除舱进水口,上端两侧分别设有气泡去除舱出水口,所述气泡去除舱一侧的气泡去除舱出水口通过系统进水管与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进水口连通,另一侧的气泡去除舱出水口通过系统进水管与光学传感器舱进水口和普通传感器舱进水口连通。所述气泡去除舱顶部与系统出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气泡去除舱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意搭载相兼容的传感器完成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溶解氧等参数的测量,传感器安装维护方便,且光学传感器采用黑箱安装与其他传感器相互分开,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2.本实用新型海水与淡水管路采用自下而上的路径,大大降低仪器舱中死水形成和提高冲洗的洁净度。
3.本实用新型停止测量时,仪器舱底的排水阀能将舱内积水全部排出减少了积水对舱体的腐蚀破坏。
4.本实用新型是对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SBE21)的改进,以使它在使用中获取的海水表面数据更加准确、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光学传感器舱底部排水阀,2为淡水进水阀,3为普通传感器舱底部排水阀,4为气泡去除舱,5为海水采样控制阀,6为海水进水阀,7为光学传感器舱,8为普通传感器舱,9为系统出水管,10为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海水排出控制阀,11为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12为气泡去除舱排水阀,13为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海水进入控制阀,14为走航式表层海水测量装置淡水进入控制阀,15为系统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1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