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会议装置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2806.5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1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李力;庞晓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智鼎创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会议 装置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元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会议装置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产业快速的进步,电子装置的功能也愈来愈强大,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晶片组或显示单元的电子元件运算速度也随着增长,造成电子元件单位时间所产生的热量就会相对提高;因此,若电子元件所散发出的热量无法及时散热,就会影响电子装置整体的运作,或导致电子元件的损毁。
一般业界采用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大部分通过如风扇、散热器或是热管等散热元件进行散热,并借由散热器接触热源,再通过热管将热传导至远端散热,或由风扇强制引导气流对该散热器强制散热,针对空间较狭窄或面积较大的热源则选择以均温板作为导热元件作为传导热源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会议装置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用于会议装置的散热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一进气挡板、第二进气挡板、第三进气挡板、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三出气管、第一出气挡板、第二出气挡板、第三出气挡板、第一散热收容腔、第二散热收容腔以及第三散热收容腔,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管通过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相连,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出气管以及所述第二进气管相连,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与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出气管以及所述第三进气管相连,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与所述第三出气管相连,所述第一进气挡板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相连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进气挡板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相连的内管壁上,所述第一出气挡板一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相连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出气挡板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相连的内管壁上,所述第二进气挡板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相连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进气挡板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相连的内管壁上,所述第二出气挡板一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气管与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相连的位置上,所述第二出气挡板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气管与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相连的内管壁上,所述第三进气挡板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气管与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相连的位置上,所述第三进气挡板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气管与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相连的内管壁上,所述第三出气挡板一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气管与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相连的位置上,所述第三出气挡板三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气管与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相连的内管壁上,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内均设置有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包括散热外管、散热内管以及作冻液层,所述作冻液层设置在所述散热外管以及所述散热内管之间,所述散热内管内均匀的设置有散热毛细管。
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的长度均为10-50mm,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以及所述第三进气管的内径均为5-9mm,所述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以及所述第三出气管的内径均为5-9mm,所述第一进气挡板、所述第二进气挡板以及所述第三进气挡板的长度均为5-9mm,所述第一出气挡板、所述第二出气挡板以及所述第三出气挡板的长度均为5-9mm。
所述第一散热收容腔、所述第二散热收容腔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收容腔均采用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压电材料结构。
所述散热毛细管的内径为0.05-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立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这样就可以实现在散热装置外部空间产生一个方向的气体流动,促进散热装置外部空间的气体流动,从而保证了散出散热装置的气体维持在较低的温度,保证了散热装置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设置有进气挡板以及出气挡板,能够控制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而促进散热,散热收容腔的设置,能够控制温度较高的气体在散热收容腔内时间,从而提高其散热效率;散热收容腔内设置有散热管路,散热管路内的毛细管以及作冻层均能有效的帮助降低气体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由于设置有三个串联的散热收容腔,使得该装置的散热效果较之前更加的高效,在第一散热收容腔内未散热完全的热空气在后面的第二或第三散热收容腔内能够进行更加完全的散热,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智鼎创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智鼎创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28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