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共振音响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3029.6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9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梅庆开;周亮;黄萍华;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魅动音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振 音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共振音响。
背景技术
习知的传统音响是通过设置在音响内的电感线圈及扬声器进行发声,这种传统音响的音质与扬声器有密切的关系,扬声器是音响内唯一的发声装置,其音质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者不能随意改变扬声器的音质。
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音响音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共振音响,现有共振音响主要采用有源共振喇叭,其一般采用粘贴结构,并通过粘贴结构粘附于与它接触的任何硬质物体,并利用共振的原理,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音频机械振动,输出给硬质物体,硬质物体将作为发声介质发声,而为了改善高音的不足,其一般还再增加有源高音喇叭,以改善共振,增强音响高频效果。
因此,现有的共振音响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采用增加有源高音喇叭的方式,其结构复杂,成本高;高音喇叭需要有功放驱动,耗能、低效;依靠高音喇叭与硬质物体共振发出的声音,音质差,中频及中低频响应差,中音及中低音效果差,未能达到用户较为满意的音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共振音响,旨在解决现有共振音响结构复杂、成本高、高能耗低效、中频及中低频响应差和中音及中低音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共振音响,其包括具有内腔且一端开口的音罩以及用于盖住所述开口以使所述内腔形成密闭共鸣腔的共振片,所述共振片上设有铁芯柱,所述铁芯柱上套设有音板,所述音板上沿其周缘延伸围合形成有音圈,所述音圈套设有用于跟随所述音圈振动并使所述共鸣腔、所述共振片及所述音罩产生共振的振子,所述音板、所述音圈、所述振子和所述铁芯柱共中心线设置于所述共鸣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共振片具有中心,所述铁芯柱、所述音板、所述音圈及所述振子偏离所述共振片的中心设置于所述共振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音罩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共鸣腔的风孔,所述风孔的孔壁朝内延伸出一用于增强气体共鸣的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共鸣腔包括左腔和右腔,所述铁芯柱、所述音板、所述音圈及所述振子设于所述右腔中,所述风孔设于所述音罩的顶部且与所述左腔连通,所述风管与所述音罩的顶部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音罩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中设有用于与所述音罩产生共振以增强中音和中低音的振膜。
进一步地,所述音罩与所述振子上端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振子贯穿所述第二通槽且露于所述音罩外,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振子之间插设有用于密闭所述音罩及定位所述振子的弹性软圈。
进一步地,所述共振片上设有沿所述铁芯柱周向布置且与所述音板相抵的抵顶柱。
进一步地,所述音罩与所述共振片的连接间隙中设有软质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共振片外侧面与所述铁芯柱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软垫。
进一步地,所述共振片外侧面的相对两侧设有脚垫。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由于上述共振音响采用了振子、音圈、音板、铁芯柱、共振片、音罩和共鸣腔,因此,工作时,上述音板及音圈通电,将产生变化的磁场,这将促使音板及音圈在铁芯柱的磁场中来回振动,从而促使套设于音圈上的振子一起发生振动,于共鸣腔中振动的音板、音圈和振子,将振动传递给共鸣腔,共鸣腔再将振动传递给共振片和音罩,这样,共振音响上的各零部件将一起产生共振发音。具体地,共振片振动发音,其振动面积较大,提高共振音响的高频效果;而音罩及共鸣腔由于密闭共振发音,其提高了共振音响的中频及中低频效果。
此外,由于音板、音圈、振子和铁芯柱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竖直正装或倒装共振音响时,铁芯柱、音板、音圈和振子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振子、音圈及音板在竖直方向上沿铁芯柱上下振动发音时,可以避免振子、音圈及音板与铁芯柱发生碰撞,而产生强杂音,从而提高音质。
总之,相比较现有采用增加有源高音喇叭的方式而言,上述共振音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不需要采用高音喇叭和功放,低耗、高效;采用共振片振动发音,提高高频效果;采用音罩及共鸣腔共振发音,提高中频及中低频效果;此外,其避免振子、音圈及音板与铁芯柱发生碰撞,避免强杂音,因此,音质高,高音效果优越,较能满足用户的音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共振音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共振音响不包括音罩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共振音响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魅动音响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魅动音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3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时可调音效的麦克风
- 下一篇:一种基于DTMB的数字广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