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4262.6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8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莫继华;赵东国;夏玉涛;徐蓉;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3H25/38 | 分类号: | B63H25/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悬挂 空泡 现象 装置 | ||
1.一种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于挂舵臂上部位置的至少两个上导流装置(1),和固定于舵叶下部位置的至少两个下导流装置(2);
所述上导流装置(1)包括固定轴(3)、上轴套(4)、上衬套(5)、下轴套(6)、下衬套(7)和橡胶导流片(8);固定轴(3)、上轴套(4)和下轴套(6)固定在挂舵臂上;上衬套(5)、下衬套(7)和上橡胶导流片(8)固定连接,可同时绕着固定轴(3)转动,上轴套(4)与上衬套(5)以及下轴套(6)与下衬套(7)之间都有轴向和径向的润滑接触面,使得上橡胶导流片(8)能灵活地绕着固定轴(3)转动;转舵时,转舵侧舷的上橡胶导流片(8)受到舵叶作用力并绕着固定轴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并与舵叶贴紧,另一侧的橡胶导流片(8)则在来流的作用下与舵叶贴紧,导流片与舵叶表面光滑过度,减少紊流和空泡,舵角恢复到0时,左右两舷的上橡胶导流片(8)在来流的作用下自动与舵叶贴紧;
所述下导流装置(2)包括固定轴(3)、上轴套(4)、上衬套(5)、下轴套(6)、下衬套(7)和下橡胶导流片(8/),在对应的轴套和衬套之间配置上发条装置(9)和下发条装置(10),上发条装置(9)用于限制下橡胶导流片(8/)的顺时针转动,下发条装置(10)则用于限制下橡胶导流片(8/)的逆时针转动,在上发条装置(9)和下发条装置(10)的作用下,下橡胶导流片(8/)始终有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趋势,并与挂舵臂贴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衬套(5)、下衬套(7)和上、下橡胶导流片(8、8/)通过六边形的凸台和凹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橡胶导流片(8)具有弹性,降低导流片对于转舵产生的摩擦阻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橡胶导流片(8)外侧为直线面,内侧为曲线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橡胶导流片(8/)内、外侧均为曲线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导流装置(1)所在位置,舵叶呈外凸弧形结构,挂舵臂呈对应的内凹弧形结构;在下导流装置(2)所在位置,挂舵臂呈外凸弧形结构,舵叶呈平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半悬挂舵空泡现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导流装置(1、2)的数量均为一对,分别位于挂舵臂和舵叶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42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船用主推进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