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由组合环状接线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4746.0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2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璘;李伟刚;陈俊;刘素艳;张茜;艾云江;张世炎;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伯仪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王凤英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 组合 环状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特别是适合电动执行器电气控制所使用的一种自由组合环状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电动执行器主要包括三部分,电机,减速器和控制箱,实现自动化控制主要依靠控制箱,其中接线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电动执行器不管是在出厂前,还是在使用中,都不可避免的就是震动。震动影响到的不只是机械各个部件的磨合与运转,在接线部分的影响就最为明显。目前使用的普通接线端子遇到轻微的震动还能勉强坚持过去,一旦遇到稍微剧烈一点的情况,基本是难以使用。如电动执行器从出厂到使用现场的运输过程中,就目前所监控的情况,接线端子由于震动而导致端子接不好的问题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在使用过程中就更是如此。
随着电气智能化的普及,各种功能不断增加,对接线端子的数量有了巨大的需求,由于其影响着内接线端子和外接线端子两部分,从而对电动执行器电气控制箱箱体的内部空间就增加了要求。要求最简单功能的电动执行器内外接线端子至少也要超过30个,如果是智能产品,要求能超过60个。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自由组合环状接线端子。结合电动执行器的实际接线,通过设计自由组合环状接线端子底座和子弹型端子头、端子内座的使用,将电动执行器中的电位器、电机、主控板、制动板、交流接触器、变压器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接线整体,再由插拔式接线端子盖统一与外面连接,就形成了一种接线的记忆功能,也就是在使用前只需要将所有接入的信号线按照指定的位置与插拔式端子接线盖接好即可。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由组合环状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子底座、接线端子盖、子弹型端子头、螺钉式端子内座和双孔端子内座,所述的接线端子底座由内环端子底座与外环端子底座连接而成,接线端子盖由内环端子盖和外环端子盖连接而成,其中外环端子底座和外环端子盖设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子弹型端子头从外环端子底座底部送进,从外环端子底座上表面伸出,螺钉式端子内座和双孔端子内座分别嵌入单孔和双孔接线端子中,通过子弹型端子头分别与螺钉式端子内座和双孔端子内座插接,将内环端子底座、外环端子底座、内环端子盖和外环端子盖连接并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采用本设计,即使电动执行器或者其中零部件损坏,也无须再次接线。并且可以根据电动执行器的功能可自由调整端子的数量。使电动执行器各个部件间的接线的抗震动能力大大增强,既减少了控制箱内部的过渡端子的使用,也迎合了产品出口到欧盟地区的安全生产认证标准以及产品出口到美国以及加拿大的安全生产认证标准的电气接线方面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线端子底座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内环端子底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分体的外环端子底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接线端子盖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内环端子盖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分体的外环端子盖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螺钉式端子内座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孔端子内座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外环端子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外环端子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外环端子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环端子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9,一种自由组合环状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底座、接线端子盖、子弹型端子头5、螺钉式端子内座6、双孔端子内座7,接线端子底座由内环端子底座1与外环端子底座2连接而成,接线端子盖由内环端子盖3和外环端子盖4连接而成,其中外环端子底座2和外环端子盖4设为分体式结构,子弹型端子头5从外环端子底座2底部送进,从外环端子底座2上表面伸出,螺钉式端子内座6和双孔端子内座7分别嵌入单孔和双孔接线端子中,通过子弹型端子头5分别与螺钉式端子内座6和双孔端子内座7插接,将内环端子底座1、外环端子底座2、内环端子盖3和外环端子盖4连接并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伯仪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津伯仪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4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