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屋顶雨水口滞蓄控排雨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5049.7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3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殷瑞雪;张书函;陈建刚;孟莹莹;邸苏闯;李永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茵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屋顶 雨水 口滞蓄控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雨水滞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口滞蓄控排雨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下垫面中不透水面积显著增加,引发了洪涝灾害等问题的加剧。利用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滞蓄作用,来削减洪峰、减少洪量,是有效缓解城市雨洪问题的策略之一。由于采用城市绿地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难免与土地经济效益产生冲突,而作为城市“第五面”的建筑物屋顶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绿色屋顶技术逐渐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绿色屋顶造价高,需养护、滞蓄能力和调控排水能力有限。而北方很多城市的屋顶采用平屋顶形式,且做有良好的防水,是很好的滞蓄控排雨水的场所。因此,开发一种可以安装于屋顶雨水口,能够直接滞蓄和控排屋顶雨水,且成本低、维护少,适用性高、易于安装的滞蓄控排雨水装置,对于开发多样性的城市屋顶雨水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好地控制屋顶降雨径流排放的峰值流量,延缓洪峰产生的时刻,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屋顶雨水口滞蓄控排雨水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屋顶雨水口滞蓄控排雨水的装置,包括女儿墙5、雨水口4、穿孔挡板1和护网3;
该女儿墙5设置于屋顶四周,雨水口4设置于女儿墙5墙根处,穿孔挡板1位于女儿墙5内侧且环绕该雨水口4;护网3环绕在穿孔挡板1外周。
如上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的屋顶为平屋顶,所述女儿墙5的高度超过150mm。
如上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的雨水口4的直径为50~250mm。
如上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的护网3的孔径为10~30mm,护网高度为100~150mm。
如上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的穿孔挡板1高度为40~120mm,挡板底端均匀布设若干个穿孔2,穿孔2的直径为5~15mm,间距为10~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将女儿墙环绕的屋顶作为临时滞蓄装置,穿孔挡板可以控制屋顶雨水口的排水速度,护网用于阻隔屋顶固体漂浮物防止堵塞孔隙。当降雨量大于穿孔挡板的排水量时,屋顶部分雨水被滞蓄,有效降低洪峰流量,延缓洪峰时刻的到来;当滞蓄水量高度超过挡板高度后发生溢流,可防止屋面因水量太多而产生漏水及荷载太大而导致房屋崩塌等危险。该装置成本低、维护少,易于安装,对于开发多样性的城市屋顶雨水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屋顶雨水口处的应用实例平面图。
图2是穿孔挡板立面展开图。
图3是护网立面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和应用原理图。
图中1.挡板,2小孔,3.护网,4.雨水口,5.女儿墙,6.屋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于屋顶雨水口滞蓄控排雨水的装置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屋顶雨水口滞蓄控排雨水的装置包括女儿墙5、雨水口4、穿孔挡板1和护网3。
屋顶为平屋顶,女儿墙5设置于屋顶面6四周,女儿墙5的高度为340mm。雨水口4设置于女儿墙5墙根处,雨水口4的直径为170mm。
穿孔挡板1位于女儿墙5内侧且环绕雨水口4,用于控制屋顶雨水的出流速度。挡板为不锈钢材质,两端焊接两块小板,上面穿过螺丝钉后可固定在屋顶雨水口两侧。穿孔挡板1弯曲成圆弧形环绕雨水口4,弧度为150°,直径为400mm,高度为50mm。图2所示为穿孔挡板1立面展开图,在挡板底部均匀布设5个小孔2,小孔2形状为半圆形和长方形组合,上部为半圆弧,直径10mm;下部为长方形,长10mm,宽5mm。小孔高度为10mm。该挡板的最大出流量为0.27L/s。
护网3环绕在穿孔挡板1外周,用于阻隔屋顶固体漂浮物防止堵塞孔隙。在护网两端焊接两块小板,通过螺丝钉固定在挡板外侧的女儿墙上。图3所示为护网3立面展开图,网径为20mm,高度为120mm,呈直角安装在距离穿孔挡板160mm处。该设计方案被用于25m2的屋顶上,可将北京市5年一遇最大峰值流量1.6L/s削减至0.27L/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50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分割的装饰软包及装修件
- 下一篇:楼梯台阶止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