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贴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7382.1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苏开朗;郑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及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贴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红外发光二极管产品主要存在两种封装形式,一种为DIP插件式(dualinline-pin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一种为SMD贴片式(SurfaceMounted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DIP插件式封装结构为传统结构,SMD封装结构是为解决生产工艺效率及器件小型化而开发的封装结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DIP封装形式的发光二极管包括一端封装在封装部1内的第一引线架2和第二引线架3,第一引线架1上设有凹弧状的发射碗21,该发射碗21内连接有发光芯片4,发光芯片4通过导线5与第二引线架3连接,而发射碗21的尺寸大小及形状对同功率的发光芯片4条件下的发射功率及角度起关键作用:在发光芯片的发光功率相同时,当发射碗的角度越窄,发射距离越远,发射角度越小;反之当发射角度越大,其发射距离越小。但该种封装形式的发光二极管在安装到基板上时却十分麻烦,引线架既用于与基板电连接,又起到结构连接和支撑的作用,安装麻烦且连接不稳固。
如图3所示,SMD封装形式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6,设置在基板6上的发光芯片4以及夹持在基板6的两侧并与发光芯片电连接的电机,由于发光芯片4直接安装到基板上,因此无法做到像DIP封装形式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射碗结构,其成品发射角度可以做到很大,但却缩短了其发射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以DIP封装形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工艺效率低,而以SMD封装形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小且不可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
封装部;
第一引线架,所述第一引线架的一端封装在所述封装部内,所述第一引线架封装在所述封装部内的一端设有发射碗;
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封装在所述封装部内,并设置在所述发射碗内,且与所述第一引线架电连接;
导线,所述导线封装在所述封装部内,一端与所述发光芯片电连接;
第二引线架,所述第二引线架的一端封装在所述封装部内,并与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电连接;以及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封装部的一侧,且所述安装部较所述封装部宽。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封装部的一侧为平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为向所述封装部两侧延伸出的翼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封装部为整体呈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封装部靠近所述发射碗的一端为半球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封装部与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封装体为环氧树脂材料。
优选的,所述发光芯片通过银胶固定在所述发射碗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贴装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还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封装部插设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插槽外的基板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装部的大小与所述插槽的大小相适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及其贴装结构,该二极管包括封装部、第一引线架、发光芯片、导线、第二引线架以及安装部,第一引线架的一端封装在封装部内,第一引线架封装在封装部内的一端设有发射碗;发光芯片封装在封装部内,并设置在发射碗内,且与第一引线架电连接;导线封装在封装部内,一端与发光芯片电连接;第二引线架的一端封装在封装部内,并与导线的另一端电连接;安装部设置在封装部的一侧,且安装部较封装部宽。该发光二极管的贴装结构还包括基板,在基板上设有插槽,封装部插设在插槽中,安装部宽出的部分与插槽周围的基本配合连接,由此既保留了DIP式发光管的功能效果,同时能达成贴片的生产工艺要求。
进一步的,安装部远离封装部的一侧为平面结构,用于在贴片生产时通过贴片机的吸嘴与该平面结构吸附配合,实现对本发光二极管的抓取。
进一步的,安装部为向所述封装部两侧延伸出的翼状结构,安装部的翼型结构恰好使发光二极管平稳贴装在基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DIP封装形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采用DIP封装形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采用SMD封装形式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73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