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7831.2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6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欧红旗;秦震;赵学成;王春林;朱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66 | 分类号: | B64G1/6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星 并列 对称 布局 发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载火箭,尤其涉及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运载火箭要实现一箭双星发射,需研制专用的搭载舱体实现其布局。以往型号常使用双星串联的布局,即增加一个过渡舱和支承舱,再通过适配器安装卫星。
这种方式占用火箭的有效载荷重量从而降低了火箭的运载能力,而且双星串联的布局势必需要更高的卫星整流罩,从而降低了整流罩的有效空间利用率。发现有技术中,有少量双星并列布局的发射装置,但其一般采用对称布局,且对大质量的卫星适应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双星并列对称布局发射装置的缺点。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包括支承舱舱体、梁系安装平台和两个不同大小的卫星适配器,所述梁系安装平台设于所述支承舱舱体的顶部,两个不同大小的所述卫星适配器均同时安装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与支承舱舱体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的两端,每个所述卫星适配器用以安装一颗待发射的卫星。
可选的,所述支承舱舱体包括了锥段结构和设于所述锥段结构上的筒段结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的上侧,所述锥段结构为顶部小尾部大的椎体。
可选的,所述锥段结构包括锥段后端框、至少一个锥段中间框、锥段前端框和若干锥段桁条,所述锥段后端框、锥段中间框和锥段前端框为互相平行的圆形框,且其直径依次递减,所述锥段后端框、锥段中间框和锥段前端框均环绕所述锥段结构的轴心布置,每个所述锥段桁条均连接所述锥段后端框、所述锥段中间框、锥段前端框,所述锥段桁条沿锥面的母线方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筒段结构的尾端位于所述锥段结构中靠近所述锥段前端框的锥段中间框上。
可选的,所述锥段结构外侧设有锥段蒙皮,所述筒段结构外侧设有筒段蒙皮。
可选的,所述筒段结构包括筒段前端框、筒段后端框和若干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筒段前端框和筒段后端框的筒段桁条,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筒段前端框和锥段结构上,所述筒段后端框安装于所述锥段结构上。
可选的,所述锥段结构上还设有锥段支撑架,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锥段支撑架、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上。
可选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包括筒段内部分与筒段外部分,所述筒段内部分位于所述筒段结构上,所述筒段外部分位于所述锥段支撑架上。
可选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包括若干短梁和角盒,短梁间以及短梁与筒段结构之间通过所述角盒连接,所述卫星适配器同时安装于所述短梁和筒段前端框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尺寸的卫星适配器,采用的双星并列布局的方式,克服了双星串联布局占用有效载荷重量和增加卫星整流罩的高度的缺点,解决了双星串联发射占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和卫星整流罩空间利用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不但能适应双星尺寸差异较大的发射状态,而且能够同时为较大质量(650kg)卫星和较小质量卫星(300kg)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双星并列发射装置的性能和适应性,提高了运载火箭载荷发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承舱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梁系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卫星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包括支承舱舱体1、梁系安装平台2和两个不同大小的卫星适配器301和302,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设于所述支承舱舱体3的顶部,两个不同大小的所述卫星适配器301和302均同时安装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与支承舱舱体3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的两端,每个所述卫星适配器用以安装一颗待发射的卫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7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紧装置和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集成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