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管道及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8601.8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4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波;宋仕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 | 分类号: | F24F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3255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具体地,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管道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机动车辆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体,热交换器管道平行设置在热交换芯体中,热交换器管道用于供导热流体流过。在发动机冷却热交换器中,导热流体一般为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乙二醇和水。导热流体带走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进而通过热交换管道循环并且通过管外贴合的翅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翅片用于增加热量与通过交换器的空气进行交换的面积。
根据热交换器芯体成型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装配式热交换器和钎焊式热交换器。装配式热交换器通过将热交换器管道插入层叠起来的翅片的管中并通过热交换器管道的两端扩张保持在集流板上制成。钎焊式热交换器通过将热交换器管道和翅片依次并排摆放并热交换器管道两端插入集流管固定后钎焊而成。
装配式热交换器与钎焊式热交换器相比,装配式热交换器的机械强度更高;装配式热交换器与钎焊式热交换器的抗内部腐蚀和外部腐蚀的能力相当。但是装配式热交换器的市场应用范围没有钎焊式热交换器广泛的主要原因为装配式热交换器体积较大,但换热性能较低。目前,装配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管道主要为圆管(如图1所示)、椭圆管(如图2所示)或扁平管(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管道与外部导热体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很容易由于弹性而恢复到热交换器管道膨胀之前的状态,不利于热量传递。具体表现如下:
翅片保持在热交换器管道上,且热交换器管道的两端扩张保持在集管板上,具体为,扩张型模在管道内沿管道长度通过。扩张型模用于通过使管道材料变形增加热交换器管道的横截面,从而使得热交换器管道抵靠翅片。
翅片一般为呈矩形的薄板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相同且平行排列的孔,从而热交换器管道可垂直于翅片中板的平面通过。为了确保良好的热交换,必须使热交换器管道和翅片之间的具有良好的接触。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多种方案用于改善热交换器管道和翅片之间的接触,例如在翅片的孔中沿周向形成凸缘。
但是由于热交换器管道制造材料的弹性,热交换器管道具有残余倾向以回到膨胀之前具有的形状,特别是呈凹形形状的热交换器管道,热交换器管道和翅片之间的接触因此被减小,从而降低交换器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管道及热交换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的热交换器管道,包括呈管状的管道本体;
其中,所述管道本体的两侧面为向内弯曲的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管道本体的横截面呈腰形;
所述横截面的轮廓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和第四圆弧段;
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三圆弧段曲率相等;所述第二圆弧段与所述第四圆弧段曲率相等;
所述第二圆弧段与所述第四圆弧段向内弯曲;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三圆弧段向外弯曲。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弧度相等;所述第二圆弧段与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弧度相等;
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和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弧度。
优选地,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沿所述管道本体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管道本体采用铝合金制成;
所述管道本体的横截面呈中心对称结构。
优选地,所述管道本体的壁厚处处相等,相邻圆弧段间在内外面均平滑连接;
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弧度小于180度,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大于第二圆弧段的曲率,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三圆弧段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和所述第四圆弧段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提供的热交换器,包括所述的热交换器管道,还包括翅片;
所述翅片设置有与所述管道本体的横截面相配的孔;所述热交换器管道设置在所述孔内。
优选地,还包括热交换器本体;
所述翅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本体的一内侧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本体的另一内侧端;
所述热交换器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本体的一内侧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本体的另一内侧端;
所述热交换器管道的宽度方向横穿所述热交换器本体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管道本体的两侧面为向内弯曲的圆弧面,增大了管道本体的表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未经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8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训用空调挂机安装支架
- 下一篇:室内除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