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M2.5监测仪及其环境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9193.8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9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联智慧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m2 监测 及其 环境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M2.5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PM2.5监测仪,以及包含该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2012年10月6日,北京35个PM2.5监测站点试运行数据全部上线发布。
市场上已有的pm2.5检测仪器是相对单一单点检测,数据只能在自己的仪器上显示和使用,不能与其他使用者共享,与现在物联网的趋势不相符合。因此,如何能够将PM2.5的数据传递给用户,甚至传递到云服务器端,从而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供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成为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PM2.5监测仪及其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现PM2.5及温湿度的连续采样和准确监测,并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网络系统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供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M2.5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用于输入各项参数的输入模块,用于测量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PM2.5数据的PM2.5传感器,用于将各项数据上报云端服务器并进行通信的433Mhz天线,用于显示的显示屏,用于将各项数据上报给智能移动终端并和智能移动终端交互的蓝牙模块;所述输入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PM2.5传感器,所述433Mhz天线,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蓝牙模块均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各种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给监测仪中的各种部件供电。
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为4.0低功耗蓝牙模块,所述监测仪还包括BLE天线9,用于4.0低功耗蓝牙模块的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PM2.5传感器包括用于发射探测激光的激光器,用于导入被探测空气的空气通道,用于测量PM2.5的光散射测量腔体,用于接收散射信号的光探测器,对所述光探测器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滤波放大电路,用于对滤波放大电路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所述激光通过光散射测量腔体到达光探测器,所述微处理器输出处理后数字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湿敏电容数字温湿度模块,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和一个高精度测温元件,并通过标准单总线接口传输至微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PM2.5监测仪还包括氮氧化合物传感器和臭氧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PM2.5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至少一个PM2.5监测仪,和至少一个智能移动终端;所述智能移动终端通过蓝牙的方式与所述PM2.5监测仪连接,用于对环境的各项数据进行远程监控;所述云服务器通过网络的方式与所述PM2.5监测仪连接,用于对环境的各项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同时可以对所述PM2.5监测仪进行升级。
优选地,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手机或PAD。
本实用新型的PM2.5监测仪能够和用户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讯,也能够和云服务器通讯,使得所测量的数据能够实时地传递给用户,并形成了完整的环境监测系统,使得用户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供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且系统功耗低能够在监测点长期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PM2.5监测仪的系统框架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PM2.5传感器的系统框架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系统框架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分别指代的技术特征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联智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联智慧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9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环境监控装置
- 下一篇:血清冷库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