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减隔振填充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0725.X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3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晶磊;马玉涛;刘宏波;孙婧;王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1B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75000 河北省张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减隔振 填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建筑物基础减隔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陆上运输的交通方式,具有运行速度较快、运行成本低且能耗较小的特点,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及货物的运输。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的蓬勃发展,振动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一方面,过量的振动造成了周边居民生活上的困扰,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缩短了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一些高速铁路及重载铁路沿线设有高校及实验室,过多的振动则会造成一些精密的实验仪器无法使用。所以,解决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带来的过量振动的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振源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及受影响建筑物的自身控制等三种,其中,对传播路径进行控制具有较好的减隔振效果,不仅施工较为简便,而且可以对既有线进行减隔振控制,在实际应用领域使用较多。
在传统的铁路减隔振传播路径控制方法中,常常使用空沟及空井造成介质变异来进行振动的阻断。这种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减隔振效果,但是其一,这种结构自身的安全系数较低,不仅在受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塌方,而且还会发生行人误入跌落,造成受伤的情况。其二,由于空沟及空井没有支撑结构,所以只能使其远离铁路线,降低了减隔振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减隔振填充井结构,能够有效阻止或减弱铁路路基由于列车行驶产生的振动向附近建筑物的传播,同时具有结构稳固、安全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减隔振填充井结构,包括设置在铁路路基与被保护建筑物之间的交错排列的多排填充井,所述填充井内填充物为橡胶颗粒混合土,所述橡胶颗粒混合土为为橡胶颗粒、水泥和土与水搅拌均匀的凝固混合物,橡胶颗粒在其中均匀分布,填充井的深度由被保护建筑物向铁路路基逐渐减小。
填充物的质量配合比为橡胶颗粒50%~70%、水泥10%~20%、土5%~10%,水固质量比满足0.3:1~0.5:1。
优选的,所述填充井直径为400毫米。
进一步地,包括预隔振结构与主隔振结构,均由若干排所述填充井构成,预隔振结构靠近铁路路基,主隔振结构靠近被保护建筑物,预隔振结构与主隔振结构之间不设填充井。
优选的,所述预隔振结构包括一排填充井,所述主隔振结构包括两排填充井。
进一步地,同排填充井之间间隙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颗粒混合土作为铁路减隔振填充井结构井内的填充物,同时具有支撑作用,提高了填充井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系数,保证了行人的安全。预隔振结构较主隔振结构而言,填充井深度较小,设置在铁路轨道与受保护建筑物之间,预隔振结构靠近路基本体,主隔振结构靠近被保护对象,形成缓振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振动向被保护对象的传播。两种结构形式的设置,一方面节省了施工原材料,即靠近铁路线路处的预隔振结构的填充井深度可较小;另一方面,经过两次减隔振后,振动减弱的效果更好。此结构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填充时所用的橡胶颗粒均为废旧轮胎、管、带或工业橡胶制品、胶鞋以及橡胶厂废料的循环再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1、铁路路基;2、填充井;3、被保护的建筑物;4、预隔振结构;5、主隔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铁路采用空沟及空井等减隔振方法安全系数低、减隔振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减隔振填充井结构,通过采用交错排列的多排不同深度的填充井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阻止振动向被保护的建筑物的传播,同时具有安全、稳固的优点。
以下参照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下述说明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铁路减隔振填充井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填充井2直径为400mm,井内的填充物为橡胶颗粒混合土,同时作为支撑结构,提高了填充井2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系数,可有效防止空沟及空井结构带来的不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未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07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工基桩的加固与防护系统
- 下一篇:非铰接式固定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