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水热循环煮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0928.9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8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伟;杨忠;邱信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3600 福建省南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水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水热循环煮茶装置。
背景技术: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许多人曾依据《茶经》等文献中的记载复原以陆羽煮茶法为代表的唐代茶艺,主要体现表演价值。近年来茶叶专家们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对唐代饼茶和陆羽的煮茶法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提出了煮茶的理论,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饮茶原料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往往佐以青果、枸杞、百合、芦根、陈皮、桑叶、薄荷、甘草、绿茶等熬煮成汤汁而饮用的药膳养生茶,该茶不但口感纯正甘美、清香爽喉、沁人心肺,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对人体有科学调理作用。至今藏、蒙、回、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盛行煮饮。
中国饮茶法有两大类即煮茶法和泡茶法,药膳养生茶适宜煮茶法,药膳一般都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所谓煮茶法,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饮用。
煮茶技术性很强,茶、 水、药膳,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后都影响到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 煮茶温度低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煮茶温度高时间过长,又会丧失茶香味。传统煮茶过程茶、药膳位于 壶底,煮茶过程 壶底原料温度过高易焦、煮烂、易粘锅底、多渣,增加了清洗难度,壶面原料温度过低养生茶药效就会出不来,时间长了,就把茶叶煮糊了,茶汤也变得非常浑浊,非常不好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汽水热循环煮茶装置,该煮茶装置及方法使煮茶过程原料不接触壶底,煮茶过程汽水热循环,茶壶底面温度一样,解决了同一茶壶煮茶温度不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汽水热循环煮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加热水壶和套设在加热水壶中的内胆,所述内胆为凹状容器,其具有圆球曲面的上凹底部,在球形底部设有向上设置的中空管道,在内胆下部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的,上述出水孔为设在内胆脚底部的三处0.5-1MM宽的锯缝。
进一步的,上述加热水壶为玻璃质、不锈钢或陶瓷加热水壶。
进一步的,上述内胆的底脚为圆弧过度。
进一步的,上述加热水壶上设有壶盖,所述壶盖上设有3MM直径通汽孔。
本实用新型汽水热循环煮茶装置的煮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热循环煮茶装置包括一加热水壶和套设在加热水壶中的内胆,所述内胆为凹状容器,其具有圆球曲面的上凹底部,在球形底部设有向上设置的中空管道,在内胆下部设有出水孔;煮茶时,把内胆套在加热水壶上,内胆上部与壶体配合,内胆下脚紧贴壶体底部,使用时加水不要超过内胆内通气管的高度,养生茶或药膳材料置于内胆内,不要堵住内胆内通气管,加热水壶在电磁炉上加热,由电磁炉提供热能,当加热水壶加热温度高于100度时,内胆底部产生热水和蒸汽,由于内胆底部和壶体底部紧贴,产生的蒸汽无法外泄全部聚集在内胆底部有一圆球曲面,圆球曲面蒸汽越集越多产生蒸汽压力,此时圆球曲面蒸汽压力高向压力低的地方排放,圆球曲面蒸汽通过内胆内通气管将蒸汽排放到内胆内,蒸汽排放过程随带热水到内胆内,蒸汽和热水在内胆内加热养生茶、药膳材料达到煮茶的效果,蒸煮养生茶、药膳材料后热水通过内胆脚底部有三处0.5-1MM锯缝将茶水压出,通过热加压以达到循环加热的目的。
进一步的,上述加热水壶的煮茶时间为3-20分钟。
本实用新型汽水热循环煮茶装置通过在加热水壶内设置内胆,且内胆为凹状容器,其具有圆球曲面的上凹底部,在球形底部设有向上设置的中空管道,在内胆下部设有出水孔,由于内胆底部和壶体底部紧贴,产生的蒸汽无法外泄全部聚集在内胆底部有一圆球曲面,圆球曲面蒸汽越集越多产生蒸汽压力,此时圆球曲面蒸汽压力高向压力低的地方排放,圆球曲面蒸汽通过内胆内通气管将蒸汽排放到内胆内,蒸汽排放过程随带热水到内胆内,蒸汽和热水在内胆内加热养生茶、药膳材料达到煮茶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煮茶装置及方法使煮茶过程原料不接触壶底,煮茶过程汽水热循环,茶壶底面温度一样,解决了同一茶壶煮茶温度不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际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09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浆机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多功能蒸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