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雾霾专用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2118.7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1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付志越;卢泽锋;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志越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雾霾 专用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雾霾专用口罩。
背景技术
这些年来雾霾天气严重影响我国北方居民的出行与活动,除了国家对大型污染产业的整改,居民们想出许多应对手段,如购买家用与车载用的空气过滤装置等。当然,户外时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便是佩戴口罩。在短暂的时间里,口罩的种类变得五花八门,有配色众多的,也有为雾霾防护设计的,各种口罩中的夸张描述以及过于廉价的售价,不由令我对上述的雾霾防护口罩功用产生怀疑。
目前市面上的廉价口罩大多只由一层无纺布构成,对防雾霾效果极差;而大多数工业口罩执行的是以N95、N90等开头的美国标准,或FFP为开头的欧洲标准,执行这些标准的口罩有着严格的佩戴条件限定,一旦有消费者长时间佩戴工业口罩,就容易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此外,单独使用活性炭的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使用,容易滥用并且难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雾霾专用口罩,该防雾霾专用口罩结合静电滤绵、活性炭、负离子等多种手段有效阻挡雾霾。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雾霾专用口罩,包含有口罩体、穿戴绳带,所述口罩体内设有三层过滤层,最外层为活性炭过滤层,第二层为静电棉过滤层,口罩体最内层两侧设有负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结合静电滤绵、活性炭、负离子等多种手段有效阻挡雾霾;
2、透气性好;
3、利用负离子制造活性氧,同时产生微量臭氧,二者结合可以使滤绵吸附的各种病毒、细菌产生结构改变或能量转移,导致其死亡;
4、改善肺功能(人体吸入携氧负离子后,肺可增加吸收20%的氧气,同时多排出15%的二氧化碳;
5、成本低,能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口罩体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霾专用口罩,包含有口罩体1、穿戴绳带5,所述口罩体1内设有三层过滤层,最外层为活性炭过滤层2,第二层为静电棉过滤层3,口罩体1最内层两侧设有负离子发生器4。
我们将活性炭过滤层2放置在第一层,其具有的吸附性可以挡住最外层的颗粒。第二层为静电棉过滤层3。我们采用的静电滤棉是以特殊规格的化纤为原料,经处理后能使纤维上带有稳定的静电荷,利用异性电荷相互吸引原理,达到过滤粉尘和去除PM2.5的效果,其过滤效率高达98%以上,过滤精度为0.3微米颗粒,可以有效过滤花粉粒径百分之一的微粒,具有阻力小、容尘量大的特点。静电滤棉在第二层,用于屏障穿过活性炭的小于0.3微米的胶体粒子,并将残留在活性炭吸附区,使用以后可以直接更换静电棉过滤层3或者用放电技术让尘埃与棉脱离,让本来不能洗的活性炭过滤层2上的尘埃减少,增加使用次数。
在口罩的最内层两侧,我们加装了直流式的负离子发生器4,该发生器使用3.7v安全电压、体积小、重量轻。负离子既可以增强静电滤棉的吸附性,同时又能产生微量臭氧,二者结合使吸附的各种病毒、细菌产生结构改变或能量转移,进而导致其死亡,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这样,在活性炭过滤层2、静电棉过滤层3、负离子发生器4三者的有机结合下,口罩具备了较强的过滤性、出色的透气性、使用的安全性,有效地克服了普通口罩过滤能力不足、容易滋生细菌、无法多次使用,以及医用口罩透气性过低等弊端。
综上所述,本防雾霾专用口罩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有效。活性炭与静电膜的共同作用,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
2、透气性良好。蓬松的结构让呼吸较为顺畅,同时口罩产生的负离子能有效激活周围的氧气活性。
3、环保。本口罩可以重复使用:活性炭膜可以拆下清洗,静电滤棉可以更换,而负离子产生器的使用既提高了口罩的消毒杀菌的效率,同时也增长了口罩的使用寿命。
4、重量轻、方便实用。
5、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
6、有较强的环境适宜性: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志越,未经付志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21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