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上层建筑内围壁的肘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3177.6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5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姜苏;李自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8 | 分类号: | B63B3/5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上层建筑 内围壁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体中的肘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内围壁的肘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上层建筑内围壁是位于船舶上层建筑内部用于分隔房间的舱壁,内围壁上设有起到支撑内围壁板材的扶强材。在传统的船舶结构中,斜向的肘板结构使用的位置较多,比较常见,适合批量生产,所以在上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在内围壁扶强材顶端设置这种斜向的肘板结构来起到增加结构强度、传递受力的作用。
虽然在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中可以使用斜向的肘板结构,但是因为上层建筑内围壁扶强材一般尺寸相对较小,此斜向的肘板结构形式明显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还要让工人花费时间对肘板进行折边加工。基于各船级社规范对上层建筑内围壁肘板结构无特别要求,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结构创新,使其更加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节省材料用量的船舶上层建筑内围壁的肘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内围壁的肘板结构,包括船体上的上层建筑甲板,所述上层建筑甲板底面设有竖向的内围壁,所述上层建筑甲板底面还设有船体纵骨,所述内围壁沿船体纵向设置,所述内围壁朝向所述船体纵骨的一侧设有竖向的扶强材,所述扶强材和船体纵骨之间连有安装在所述上层建筑甲板底面的肘板,分别与所述肘板和扶强材相连接的设有向下弯曲的弧形过渡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围壁上设有多个扶强材,所述船体纵骨和扶强材之间均设有肘板。
优选地,所述扶强材是角钢。
优选地,所述肘板与所述弧形过渡结构一体制造。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船舶上层建筑内围壁的肘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条形结构的肘板和弧形过渡结构相配合的形式来连接船体纵骨和扶强材,其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大大减轻肘板的结构重量,并减少了现场二次加工折边的工作;此外,因为上层建筑内围壁上设有多个肘板,其均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因此可使上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减轻数吨的钢料重量,节约了材料用量,降低了造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处视图。
图中:1上层建筑甲板
2内围壁
3船体纵骨
4扶强材
5肘板
51弧形过渡结构
6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内围壁的肘板结构,所述内围壁是位于船舶上层建筑内部用于分隔房间的舱壁,所述内围壁的肘板结构包括船体上的上层建筑甲板1,所述内围壁2竖向设置在上层建筑甲板1的底面,所述上层建筑甲板1底面还设有船体纵骨3,所述内围壁2沿船体纵向设置,所述内围壁2朝向所述船体纵骨3的一侧设有竖向的扶强材4,所述扶强材4和船体纵骨3之间连有安装在所述上层建筑甲板1底面的肘板5,分别与所述肘板5和扶强材4相连接的设有向下弯曲的弧形过渡结构51,所述弧形过渡结构51的弧面分别与肘板5的底面和扶强材4外表面相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方便,所述肘板5与所述弧形过渡结构51一体制造。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肘板5为条形结构,通过弧形过渡结构51能够与扶强材4更加稳定的连接,并且力的分散效果也更好,同时大大减少了肘板5的材料用量。
如图1所示,所述内围壁2上设有多个扶强材4,所述纵骨3和扶强材4之间均设有肘板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扶强材4是角钢,所述扶强材4、肘板5、上层建筑甲板1和船体纵骨3形成一个整体,进而能够有效传递和分散结构应力。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如图2所示,所述扶强材4与上层建筑甲板1连接的拐角处不与所述肘板5相接触,即形成一个空隙6。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结构之间均采用焊接方式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3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比尺效应晃荡实验模型舱
- 下一篇:用于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的传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