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捞矛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4204.1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4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宏;张超;管云刚;于凯;刘洋;魏久民;李腾飞;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20 | 分类号: | E21B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捞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油田开采中的油井打捞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捞矛。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井下打捞工具较多,其中一类为矛类打捞工具。在该矛类打捞工具中涉及到一种常用于水平井作业的打捞工具,一般被称为弹簧式捞矛。该弹簧式捞矛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力推动卡瓦牙使得卡瓦牙与井下落物的内壁相抵住,进而将落物打捞出油井。但是如果发生下述情形,弹簧式捞矛的应用就将受到严重制约:当弹簧式捞矛的卡瓦牙在弹簧的作用下与井下落物的内壁相抵,此时通过弹簧式捞矛又无法将落物上提解卡,因此就应该倒扣处理,常规工具无法完成倒扣,这时必需要将弹簧式捞矛的卡瓦牙与落物内壁脱离才能将弹簧式捞矛起出。但是,由于弹簧的弹性作用,始终把卡瓦牙抵住井下落物的内壁,使得整个弹簧式捞矛难以安全退出,这样就给井下打捞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捞矛,其能够解决因卡接件卡住导致的捞矛无法退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捞矛,它包括:具有前后端的缸筒;穿设在所述缸筒内的矛杆,所述矛杆具有一轴线,所述矛杆能在所述缸筒中滑动,所述矛杆和所述缸筒之间形成一空腔;固定连接于所述矛杆前端的引锥,所述矛杆和所述引锥中沿所述矛杆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一贯穿的流道,所述空腔与所述流道之间通过一开孔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空腔中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套设在所述矛杆外,所述导向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缸筒的前端向后端降低;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缸筒的后端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矛杆连接;设置在所述缸筒前端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应抵触的第二斜面,所述卡接件在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导向作用下相对所述导向件运动。
优选地,所述空腔中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空腔进行封隔的活塞。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外套设有用于保护的护套。
优选地,所述导向件上包括多个导向部,所述第一斜面设置于所述导向部上。
优选地,所述卡接件的数量与所述导向部的数量相对应,其绕所述缸筒的轴线环向布置于所述缸筒。
优选地,所述空腔中设置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矛杆能带动所述卡接件绕所述矛杆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引锥与所述矛杆之间通过螺纹相固定连接,所述引锥的螺纹处设置有环状的凹进部,所述凹进部内设置有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卡接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便于与落物相咬合的齿牙。
优选地,所述捞矛的后端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抵住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接头并用于连接打捞设备。
优选地,所述矛杆上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与所述活塞相抵,用于对活塞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捞矛结构简单,打捞过程中灵活可靠,当无法进行解卡时,可以通过井口转盘旋转输送扭矩传递至捞矛处,使得整个矛杆发生转动,进而完成倒扣处理。当倒扣不成功时,通过向钻具内进行打压,压力通过流道传递至空腔中,进而推动缸筒向捞矛的后端运动,导向件和卡接件相脱离,卡接件与落物之间松开,捞矛可以退出落物顺利上提,避免卡在落物中无法完成打捞又无法退出而造成工程事故。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捞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捞矛中导向件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捞矛中导向件的正视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引锥;101、凹进部;102、密封件;103、第二通道;3、导向件;301、导向部;3011、第一斜面;302、间隙;4、卡接件;401、第二斜面;5、连接件;6、活塞;7、矛杆;701、第一通道;8、缸筒;9、弹性件;10、护套;11、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42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隔器打捞工具
- 下一篇:一种螺旋钻机的减震钻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