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吸收逃逸光线功能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4525.1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9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吕刚;陆斌;李国庆;方海涛;汪炜;冯林;张世国;丁宪生;王敏;朱亚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53 | 分类号: | G01N21/53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吸收 逃逸 光线 功能 散射 能见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尤其是一种具有吸收逃逸光线功能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
背景技术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气象上指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可以客观地测量并用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简称MOR)表示。气象光学视程是指色温为2700K的白炽灯的平行光束光通量削弱为其初始值的0.05时所需通过的大气路径长度。人们为了获得大气能见度,常使用各种能见度仪,如瑞士Vaisala公司的FD-12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该能见度仪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要求在≤6米的光发射器的光路上不能有任何反射物。这种能见度仪虽有着较高的测量精度,却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为满足≤6米的要求,需将能见度仪架设于远离地面的位置,给测量带来了不便;其次,即使将能见度仪架高使用,也难免不受周围物体反射或漫射光发射器输出光的影响;再次,在能见度仪使用的过程中,当需对其进行校准时,也无法避免所处位置各种物体表面对发射器输出光的反射及漫射,这些因反射及漫射而产生的逃逸光使能见度仪的定标精度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排除因周围物体反射或漫射发射器输出光而产生干扰的具有吸收逃逸光线功能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吸收逃逸光线功能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包括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特别是,
所述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光发射器的光路上置有陷光阱,所述陷光阱位于光接收器侧后的光发射器的光路上。
作为具有吸收逃逸光线功能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陷光阱为带有喇叭状进光孔的光学积分球。
优选地,光学积分球的内壁为漫反射层。
优选地,光学积分球置于转角调节器上。
优选地,转角调节器置于高低调节支架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有陷光阱中的光学积分球对已完成使命的发射器输出光进行收集和吸收,从而完全杜绝了因周围物体反射或漫射发射器输出光而产生的干扰,既使能见度仪可不受限地用于任何场所,大大地方便了对能见度的测量,又提高了能见度测量的精度,还可随时随地地对能见度仪进行精准的定标,为能见度的精确测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其可广泛地应用于能见度的精确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具有吸收逃逸光线功能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构成如下: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1的光发射器11的光路上置有陷光阱2,该陷光阱2位于光接收器12侧后的光发射器11的光路上。其中,陷光阱2为带有喇叭状进光孔21和内壁为漫反射层25的光学积分球22。此光学积分球22置于转角调节器23上,转角调节器23置于高低调节支架24上。
使用时,只需分别经转角调节器23和高低调节支架24,将光学积分球22的喇叭状进光孔21对准光发射器11的光路即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吸收逃逸光线功能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未经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4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