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5110.6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0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志权 |
主分类号: | A01D41/08 | 分类号: | A01D4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安徽省安庆市桐***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割机,特别涉及一种微型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收割机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割晒机、割捆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谷物脱粒机等。谷物收获机械是在各种收割、脱粒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南方地区地貌大部分为丘陵,对于大型收割机,成本高,个头笨重使用不方便,而且在南方农村地区,由于务农人员基本都是年龄较大的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大型收割机的使用费用负担较重;现有收割机都是先割草再脱谷,这两个操作步骤都是需要柴油来输出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单,采用先脱谷后割草的方法,节省能源,节省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型联合收割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轮,还包括:
拨禾装置,将带有谷物的禾拨向脱粒装置;
脱粒装置,与拨禾装置配合对谷物进行脱粒;
储藏装置,储藏脱粒装置脱下来的谷物;
输送装置,将储藏装置内的谷物输送至其他位置;
切禾装置,将脱粒后的禾进行切割;
所述脱粒装置安装在储藏装置内,所述切禾装置安装在拨禾装置和变速箱之间,所述拨禾装置安装在储藏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拨禾装置包括拔条、拔轮、拔禾轴和皮带,所述拔条安装在皮带上,所述拔轮带动皮带转动,所述拔禾轴共有两个,拔禾轴上分别安装两个和三个拔轮,其中,安装三个拔轮的轴为主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拨禾装置还包括扶禾装置,所述扶禾装置设置在脱粒装置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装置为脱粒辊筒,脱粒辊筒上设有弓齿,所述弓齿与拔条最小间距为20mm~30mm。
进一步的,储藏装置为箱体,所述储藏装置内部的下端设有水平输送机,水平输送机的一端连接输送装置,所述脱粒辊筒设置在储藏装置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切禾装置包括切禾链条、切禾刀,切禾传动辊,所述切禾传动辊通过水平输送机的轴带动,所述切禾传动辊与水平输送机的轴通过锥形齿轮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切禾装置还包括压辊,所述压辊设置在切禾链条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拨禾装置将带有谷物的禾拨向脱粒装置,这样禾的根还在地里,脱粒时省力一半,脱粒后禾经过切禾装置切除,使地平整,相较于大型收割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脱粒省力,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型联合收割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联合收割机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型联合收割机切禾装置部分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2、车轮,3、拔条,4、拔轮,5、皮带,6、扶禾装置,7、脱粒辊筒,8、弓齿,9、储藏装置,10、水平输送机,11、输送装置,12、切禾链条,13、切禾传动辊,14、切禾刀,15、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山区的微型联合收割机,
包括发动机、变速箱1和车轮2,还包括:
拨禾装置,将带有谷物的禾拨向脱粒装置;
脱粒装置,与拨禾装置配合对谷物进行脱粒;
储藏装置9,储藏脱粒装置脱下来的谷物;
输送装置11,将储藏装置内的谷物输送至其他位置;
切禾装置,将脱粒后的禾进行切割;
所述脱粒装置安装在储藏装置9内,所述切禾装置安装在拨禾装置和变速箱1之间,所述拨禾装置安装在储藏装置9上。
所述拨禾装置包括拔条3、拔轮4、拔禾轴、扶禾装置6和皮带5,所述拔条3安装在皮带5上,所述拔轮4带动皮带5转动,所述拔禾轴共有两个,拔禾轴上分别安装两个和三个拔轮4,其中,安装三个拔轮4的轴为主动轴,因为三个拔轮4中的一个接收来自其他传动机构的动力,进而带动其他两个拔轮4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拔禾轴转动,所述扶禾装置6设置在脱粒装置前端,所述扶禾装置6方便将禾拔快速的拔向脱粒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志权,未经叶志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5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收割机上的多连杆驱动机构
- 下一篇:改进结构的稻麦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