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油机增压器回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5493.7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3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韩婷;向以轩;袁浩;王松杰;杨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14 | 分类号: | F02B39/14;F01M1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何悦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机 增压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上的管路,具体为一种汽油机增压器的回油管。
背景技术
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汽油机都具有一根连接在缸体和增压器之间的增压器回油管。现有的汽油机增压器回油管通常采用金属管通过弯管机弯形成一定的形状,两端再与法兰盘或接头进行焊接而成。这种结构的回油管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某些车型的匹配过程中,由于整车的布置要求,增压器回油管的走向非常复杂,采用全金属管的增压器回油管管路弯形多,制造工艺复杂,累计弯形公差大,而增压器回油管安装点是固定的,导致装配困难;另外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增压器转速高,使得增压器回油管的振动较大,采用全金属管的增压器回油管抗振性差,容易造成管身因扭振破裂,导致润滑油泄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油机增压器回油管,既能适应复杂走向并能避免因振动导致管体容易破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油机增压器回油管,包括回油管管体和分别焊接在回油管管体两端的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回油管管体由第一金属管体和第二金属管体以及连接在所述两段金属管体之间的编织软管构成,所述第一金属管体的一端与第一法兰盘焊接固定,其另一端插接在编织软管上并用卡箍固定,所述第二金属管体的一端与第二法兰盘焊接固定,其另一端插接在编织软管上并用卡箍固定。
优选的,在所述编织软管外套设有隔热护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管体与编织软管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周上具有限位凸包,第二金属管体与编织软管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周上也具有限位凸包。
优选的,所述卡箍为单耳卡箍。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金属管体的管口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回油管管体在中部采用柔性的编织软管,能够有效消除弯管的累积弯形公差,适应管路布置的复杂要求,并能够吸收振动,解决了金属管路容易破损的问题。另外,所述编织软管通过卡箍与金属管体连接,装配方便、快捷,减少了焊接操作,确保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编织软管与隔热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第一金属管体与编织软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单耳卡箍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2所示的汽油机增压器回油管,包括回油管管体和分别焊接在回油管管体两端的第一法兰盘1和第二法兰盘2。
所述回油管管体由第一金属管体4和第二金属管体5以及连接在所述两段金属管体之间的编织软管3这三段管体构成,在所述编织软管3外套设有隔热护套6,所述编织软管采用带纤维编织层软管结构。所述第一金属管体与编织软管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周上具有限位凸包7,第二金属管体与编织软管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周上也具有限位凸包7。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管体4的一端与第一法兰盘1焊接固定,另一端插接在编织软管上并用单耳卡箍8固定。同样的,第二金属管体5的一端与第二法兰盘2焊接固定,其另一端插接在编织软管上也用单耳卡箍8固定。第一和第二金属管体与编织软管的装配方式相同,参见图3、4,以第一金属管体4与编织软管3的装配为例,在装配时,将第一金属管体4插入编织软管3直至第一金属管体上的限位凸包7与编织软管抵触,将单耳卡箍8套上,然后用专用卡钳作用在单耳卡箍耳朵根部81将单耳卡箍夹紧即可,从而快速、简便的实现了第一金属管体与编织软管间紧密的连接。
在所述第二金属管体5伸出第二法兰盘的管口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51。
上述增压器回油管在装配时,用安装螺栓9将第一法兰盘1与增压器固定连接,第一法兰盘与增压器间通过密封垫10进行密封。通过安装螺栓将第二法兰盘2与缸体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O型密封圈51进行径向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5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梭式三冲程转子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轻量化排气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