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7020.0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9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林雁斌;陈义忠;张勇根;张建章;周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4 | 分类号: | B22D19/04;B22D2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汇流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能把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合适的地方使用,特别是铅酸蓄电池已在发电、照明、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在蓄电池内部有多个单独工作的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之间需要通过焊接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池群。一般蓄电池汇流排的成型工艺流程为:先将电池单体装入夹具进行固定,使用铸焊模在电池单体的极耳上形成汇流排,再通过人工将相邻电池单体之间的正汇流排和负汇流排进行焊接。现有技术中通过自动汇流排铸焊机实现自动铸焊,流排铸焊机包括铸焊模具,铸焊模具的表面设有浇铸凹道,将铸焊模具浸入铅液池,铸焊模具抬升出铅液池,铅液冷却凝固成汇流排。但是,现有铸焊模具为实心的钢板,钢板表面设置浇铸凹道,钢板浸入铅液池后温度升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铅液才能冷却凝固,导致生产效率低,并且钢板在冷却过程中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散热优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汇流排的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表面设有多组用于浇铸蓄电池汇流排的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正极凹道与负极凹道,所述模具本体上表面位于成型单元以外的部分区域设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向下贯穿模具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镂空孔位于模具本体上表面的侧边和成型单元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镂空孔位于正极凹道与负极凹道之间的模具本体上。
进一步的,相邻成型单元中的正极凹道与负极凹道之间连接有过桥凹道。
进一步的,所述过桥凹道设置在一导热块上,所述导热块连接在模具本体上且位于正极凹道和负极凹道之间,导热块的导热率大于模具本体的导热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块为铜块或者铜合金块。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内部设有横向贯穿的冷却通道,所述多组成型单元沿着冷却通道延伸方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铸焊模具,模具本体上设置镂空孔可以减轻铸焊模具的整体重量。模具本体内部镂空,有利于加速铸焊模具的降温,使成型单元内的铅液较快冷却凝固成汇流排;并且模具本体部分镂空,使模具本体实体部分的厚度变薄,与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增大,可使原来过于集中的应力减弱,会减少和避免原来过于集中的应力带来的破坏和变形,可提高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铸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铸焊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铸焊模具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的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上表面设有多组用于浇铸蓄电池汇流排的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正极凹道12与负极凹道11,相邻成型单元的正极凹道12与负极凹道11位置相互交错,且模具本体1上表面位于成型单元以外的部分区域设有镂空孔,镂空孔向下贯穿模具本体1。使用时,铸焊模具先浸入铅液池中,铸焊模具抬升出铅液池后,铅液被限于成型单元之中,采用刮刀刮除模具本体1上表面附着的铅液后,将极群的极耳插入成型单元的铅液内,铅液凝固后再将极群向上拔出,凝固的铅液在极群上形成汇流排。由于铅液池中的温度较高,铸焊模从铅液中抬出后温度也较高,设置镂空孔可以减轻铸焊模具的重量,并有利于铸焊模具的降温。现有技术中,温度的迅速变化容易在实体的模具本体1内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镂空孔去处铸焊模具内部的部分金属体,因此模具本体1的厚度较薄、伸缩性能增,模具本体1与环境接触的表面积也增大,将原来过于集中的应力分担开来,会减少和避免原来过于集中的应力带来的破坏和变形,因此可提高加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7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毛坯加工后残余飞边毛刺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进式电源铸板机拼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