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8458.0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2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霍树添;霍劲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山湖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52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电机 驱动 水面 叶轮 增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业中使用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尤其涉及以直流无刷电机作为动力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都是将直流无刷电机的电子驱动模块设置在供电房,电子驱动模块通过一条几十米长的多芯电缆连接至增氧机的直流无刷电机。由于电子驱动模块输出的是高压直流脉冲电流,电缆线过长易产出各种干扰,使电子驱动模块的控制信号不稳定,再者,长期直流脉冲电流对放于水中的电缆会造成慢性损伤。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导致直流无刷电动机工作不稳定。另一方面,安装在供电房的电子驱动模块一般只能采用空气对流冷却的方式,冷却效果不理想,既影响电子驱动模块的工作稳定性,又影响电子驱动模块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该增氧机可提高电子驱动模块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包括叶轮、驱动叶轮旋转的直流无刷电机、固定直流无刷电机的支座,所述支座连接有一个带散热翅片的金属壳体,直流无刷电机的电子驱动模块安装在该金属壳体内并且与该金属壳体的内壁以热传导的方式紧密接触。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壳体的内壁设有凸台,所述电子驱动模块固定在该凸台上。
所述金属壳体位于靠近所述叶轮的位置,叶轮搅起的水花可飞溅到该金属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的同类增氧机相比,直流无刷电机与电子驱动模块的距离很短,而且电子驱动模块被金属壳体包围,因此,大大降低了电子驱动模块受到的干扰,再者,从电子驱动模块到供电房之间的电缆内没有高压直流脉冲电流,不存在高压直流脉冲电流对放于水中的电缆造成慢性损伤的问题,所有这些有利因素提高了电子驱动模块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方向的立体图,该图拆除了增氧机的叶轮;
图3是图1中的内置有电子驱动模块的金属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以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水面叶轮式增氧机,包括叶轮1、直流无刷电机2、固定直流无刷电机的支座3。支座3通常是一个齿轮变速箱,内部采用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直流无刷电机2的转轴通过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减速后,驱动叶轮1旋转。支座3可以与直流无刷电机2的端盖合二为一,两者整体成型。支座3通过三根连接杆4与三个浮体5连接,由浮体5将整台增氧机浮于水面。支座3连接有一个带散热翅片的金属壳体6,如图2所示,散热翅片7位于金属壳体6的底部,与金属壳体6整体成型。支座3与金属壳体6通过螺栓连接。
同时参见图1和图3,直流无刷电机2的电子驱动模块8安装在金属壳体6内,直流无刷电机2通过导线与电子驱动模块8连接(图中未示出该导线)。电子驱动模块8与金属壳体6的内壁以热传导的方式紧密接触。所述的“以热传导的方式紧密接触”,既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在两者之间加垫云母片等导热绝缘材料。金属壳体6的内壁整体成型有凸台6a,电子驱动模块8固定在凸台6a上,这样更有利于电子驱动模块8的散热。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金属壳体6位于靠近叶轮1的位置,使得叶轮1搅起的水花可飞溅到金属壳体6,以显著提高金属壳体6的散热能力,使电子驱动模块8工作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山湖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山湖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84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缸用太阳能光触媒自洁净循环系统
- 下一篇:节能环保的曝气式增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