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叉形拉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9003.0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8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马驰;涂亚锋;胡华明;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新道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3/34 | 分类号: | B61H13/34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张怡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叉形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叉形拉杆。
背景技术
铁路属半军事管理行业,对安全保障要求特别高。影响安全的零部件归为A、B类。叉形拉杆类零件,是为铁路系统的大型养护机械提供刹车系统的配件,属于技术要求等级很高的A、B类零件。它的作用是安装在铁路大型养护机车上,具体是用于火车轮刹车上的拉杆,其使用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知道,铁路大型养护机械只有在铁路网络的窗口期,也就是极短的时间内进行作业(1~2小时)。错过这个节点,就会影响到整个铁路运输网络的运行,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就对材料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采用25#钢、35#钢和Q235A钢进行加工。其形式是有的用同一种材质,有的两种材质混用。将叉头和叉杆通过焊接形成一体(即在叉头上加工一直径大小与叉杆直径大小一致的孔,插入叉杆后再用焊接的方式完成,见图1和图2),叉头和叉杆的焊接处仅有焊缝高度要求,焊接处作磁粉探伤检查时或多或少的会反应出显微裂纹现象,使用中发生多次断裂,形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就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不会产生裂纹的叉形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叉形拉杆,包括叉头和叉杆,所述叉头和叉杆一体成型,且均由40Cr钢材料制成。
所述叉头与叉杆的结合部设有圆弧过渡段,能更好地提高叉形拉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既能消除应力分布不均或应力集中的问题,又能满足叉形拉杆的工况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过渡段的圆弧为R1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现有叉头与叉杆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的结构(即在叉头上钻一直径与叉杆相匹配的孔,插入叉杆后再焊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在叉头与叉杆结合的部分不再采用焊接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焊接处或多或少会出现裂纹的现象。关键还在于叉头与叉杆均采用了40Cr钢材料制成,经过与现有的25#钢、35#钢、Q235A钢相比较,能更好地使叉头与叉杆能一体化成型。本实用新型鉴于现有叉形拉杆的结构、材料上一直存在存在的质量问题,很好地采用现有材料与结构相互结合,很好解决了现有叉形拉杆的质量问题,在使用时更加地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均为传统叉形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叉头,2-叉杆,3-圆弧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叉形拉杆,包括叉头1和叉杆2,叉头1和叉杆2一体成型,且均由40Cr钢材料制成。与现有25#钢、35#钢、Q235A钢制成的叉头和叉杆相比较,采用40Cr钢材料制成叉头1和叉杆2且一体成型时,既能保证安全和可靠性,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热处理性和加工的可切削性。通过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加工的可操作性方面均超过现有德国进口的叉形拉杆产品质量。
叉头1与叉杆2的结合部设有圆弧过渡段能更好地提高叉形拉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既能消除应力分布不均或应力集中的问题,又能满足叉形拉杆的工况的使用要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叉形拉杆的寿命。
具体的,为进一步消除应力分布不均或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叉形拉杆的寿命,圆弧过渡段的圆弧为R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新道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昆明新道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9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