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氧气支管的气管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9760.8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彭静;李翠红;钟丽;付世敏;谭彬彬;程晓利;苏春艳;刘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氧气 气管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将介质输入人体的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插管病人的带有氧气输入支管的插管本体。
背景技术
插管本体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通常插管本体包括插管本体、套设于插管本体前端的气囊和用于控制气囊的阀门,操作中,将插管本体插入患者气管并固定,并通过阀门控制气囊,进而控制插管本体中的压力,使得患者感受舒适,通常插管本体需要留置于患者身体。在医院中,经常有留置插管本体和气管切开的病人,这类病人通常需要常规吸氧,目前医院的吸氧装置为双腔吸氧管,使用时,需要将双腔吸氧管插入插管本体中,再通过双腔吸氧管通入氧气,而当双腔吸氧管插入气管时,双腔吸氧管位于插管本体的内径中,会占据插管本体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插管本体的有效内径缩小,当患者吸入氧气后,经肺交换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从插管本体处排出,然而插管本体的有效内径变小后,则导致换气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插管本体在插入双腔吸氧管时占据插管本体的有效空间,导致换气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避免影响换气效果的带有独立的氧气支管接头的带有氧气支管的气管插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有氧气支管的气管插管,包括插管本体、套设于插管本体前端的气囊、设于插管本体侧面用于控制气囊的阀门,还包括有氧气支管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设于插管本体的后端侧面且与插管本体连通,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氧气支管与第二连接管的尾部可拆卸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带有氧气支管的气管插管,连接装置连接氧气支管与插管本体,而第一连接管设于插管本体上,一方面第一连接管作为专用的连接管,相比于氧气支管直接与插管本体壁连接,结合性好,密封性好,避免漏气;另一方面,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作为专用的连接接头,相比氧气支管与插管本体利用软质的管壁连接,连接、拆卸操作更方便,第三,氧气支管与第二连接管可拆卸连接,通常情况下,氧气支管与第二连接管为连接为一体,使用时将其作为整体,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接即可,而当氧气支管损坏或者需要更换氧气支管时,可将第二连接管与氧气支管拆卸更换即可,避免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氧气支管的气管插管,插管本体留置于患者气管部位,第二连接管与氧气支管连接为一体并消毒待用,当需要通入氧气时,将连接为一体的氧气支管和第二连接管拿出,将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接,从而将氧气支管与插管本体连通,通入氧气,换气后则从插管本体的端部呼出即可。与现有的将双腔氧气插管直接插入插管本体的方式相比,在插管本体的侧壁预留连接氧气支管的连接装置,使用时将氧气支管直接连通即可的方式,避免氧气支管占用插管本体内径的有效空间,插管本体的有效空间保持不变,因此,从氧气支管通入氧气,经过氧气支管、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进入插管本体中,进入人体换气后,换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可从插管本体的端部排出,通气效果始终保持一致。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内壁为阶梯状,且阶梯状的小径端与插管本体连接;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也为阶梯状且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与第一连接管的内壁配合。阶梯状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配合连接,由于通入气体后,气压方向从第二连接管向第一连接管,因此,当第二连接管插入第一连接管中,第二连接管的小径端插入第一连接管的小径端,通入气体后,第二连接管在气体的压力下,其大径端则向第一连接管的小径端靠近,因此,当有气体通入时,则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紧密;另外,连接时,仅需要将第二连接管的小径端插入第一连接管的大径端即可,操作方便。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前端小径端外壁为锥面,锥面的小径端与第二连接管的小径端重合。第二连接管的锥面小径端,在插入第一连接管时,无需配合尺寸,小端面插入大端面时,插入更方便、快捷,另外,在通入气体后,第二连接管的锥面处与第一连接管为点接触,连接更紧密。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装置还包括有与第一连接管尾部连接的管塞。管塞是方便在不使用氧气支管的情况下,用管塞将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密封,从而不影响插管本体的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管塞一侧与第一连接管的外壁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即通过柔性的连接件连接,避免管塞遗漏、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97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