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传输大电流的基于TypeC的USB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0094.X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0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彭易平;翟重阳;张安定;程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6 | 分类号: | H01R13/26;H01R13/65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电流 基于 typec usb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传输大电流的基于TypeC的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短小,这样对电子的零组件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连接器行业也首当其冲。新一代USB Type 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对机械性能,电气要求更好,为了保证产品传输大电流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设计。但是,由于新一代USB Type C连接器的产品小,端子数量多,空间有限,无法通过结构减小端子的电阻,故现有的普遍做法是端子材料选择导电率较高的特殊铜合金,然而上述铜合金的成本高,导致产品的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TypeC的USB连接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量产,且可以改善产品通过大电流的可靠性和简易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传输大电流的基于TypeC的USB连接器,包括壳体、上插入组件和下插入组件,所述上插入组件包括上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下插入组件包括下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金属屏蔽层及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至少包括上接地端子和上电源信号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至少包括下接地端子和下电源信号端子,其中,
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前端的对接部,后端的焊接部,及设在绝缘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对接部和焊接部之间的主体部;
所述下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包括接地基体和自接地基体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的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接地基体处于不同平面;
所述下电源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包括电源信号基体和自电源信号基体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的电源信号部,所述电源信号部与电源信号基体处于不同平面;
所述下接地端子的接地基体、下电源信号端子的电源信号基体、下接地端子的主体部、下电源信号端子的主体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加宽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地基体设于下绝缘本体的内部,所述接地部露出下绝缘本体,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相接触;
所述电源信号基体设于下绝缘本体的内部,所述电源信号部露出下绝缘本体,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源信号端子相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宽部的宽度为0.50~1.0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宽部的宽度为0.50~0.8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屏蔽层对应下接地端子的对接部的位置为接地基体;
所述金属屏蔽层对应下电源信号端子的对接部的位置为电源信号基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地基体和接地部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源信号基体和电源信号部为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接地端子的对接部与下接地端子的主体部为一体成型,所述下电源信号端子的对接部与下电源信号端子的主体部为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绝缘本体设有与下接地端子的接地部相对应的开口,所述下接地端子的接地部通过开口以露出下绝缘本体,从而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相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绝缘本体设有与下电源信号端子的电源信号部相对应的开口,所述下电源信号端子的电源信号部通过开口以露出下绝缘本体,从而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源信号端子相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焊接部为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部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端子和电源信号端子采用撕破结构,即下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包括接地基体和自接地基体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的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接地基体处于不同平面;下电源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包括电源信号基体和自电源信号基体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的电源信号部,所述电源信号部与电源信号基体处于不同平面。同时,下接地端子的接地基体、下电源信号端子的电源信号基体、下接地端子的主体部、下电源信号端子的主体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加宽部,使接地端子和电源信号端子的面积更大,可以改善产品通过大电流的可靠性和简易性,有效解决传输大电流时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达到传输高电流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量产。
进一步,加宽部的宽度优选为0.50~1.00mm,若加宽部的宽度小于0.50mm,则难以传输大电流,若加宽部的宽度大于1.00mm,存在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00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插头
- 下一篇:一种汽车连接器的金属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