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环形槽线的OAM螺旋波束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0823.1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4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加佳;黄铭;杨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7/00 | 分类号: | H01Q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曹玉存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形 oam 螺旋 波束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OAM射频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形槽线的OAM螺旋波束发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频率利用率,尽可能提高系统容量,已成为业界极其关心的问题。
角动量是电磁波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它大体上划分为旋转角动量(SAM)和轨道角动量(OAM)。相比于旋转角动量,轨道角动量前景更好,因为旋转角动量由于它电磁波的极化状态只提供了有限的信道;然而轨道角动量拥有无限多个相互正交的模式,因而在理论上能够提供许多传输信道从而提高传输容量。
轨道角动量复用技术在光频段已经实现,中国专利CN104007567A、CN103941405A、CN103487956A等对轨道角动量复用技术在光频段的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然而轨道角动量复用技术在射频频段实现较为困难,目前,中国专利CN103474776A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行波天线产生射频轨道角动量波束的方法,在理论层面论证了产生射频OAM波束的环形行波天线的特点;中国专利CN103474777A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环形腔的产生射频OAM波束的环形行波天线,通过在环形金属腔顶面开缝,在金属环形腔侧面相距1/4圆周处开有两个波端口接金属波导作为双源激励端口,当这两个激励端口中输入相同频率,相位相差90°的微波源,金属环形腔中的电磁场成绕圆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传播的行波分布,由金属腔顶面的开缝处向空间辐射电磁波,构成一种环形行波天线,然而,上述发明公开的行波天线结构复杂,难于制作,且不易集成,不利于加快和促进未来的射频OAM波束高速通信发展。
因此,急需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集成的能够产生射频OAM螺旋波束的发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集成的基于环形槽线的OAM螺旋波束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设置于第一铜板上表面的圆环形槽线、设置于第一铜板下表面的介质基板,设置于介质基板下表面的微带馈电网络,以及设置于介质基板下方的第二铜板,所述介质基板与第二铜板之间设置多个支撑介质柱,所述圆环形槽线上沿圆周方向分别设置有波源激励端口p1和波源激励端口p2;所述微带馈电网络包括相移功分器、与相移功分器输入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端口p3以及分别与相移功分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输出微带线q1和输出微带线q2;所述输出微带线q1对波源激励端口p1进行馈电,所述输出微带线q2对波源激励端口p2进行馈电;所述第一铜板与第二铜板的边缘外围采用环形铜板包覆。
本实用新型针对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OAM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基于环形槽线的OAM螺旋波束发生器;对于构建OAM无线通信系统,加快OAM无线通信的实用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槽线使用微带线进行激励,设计了一个威尔金森功分器来为圆环形槽线提供两个相位相差90°的波源,在圆环形槽线中形成行波,辐射到空气中产生射频OAM波束,并且通过改变环形槽线尺寸能产生不同模式数的OAM螺旋波束,该波束发生器结构简易,易于制作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环形槽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微带馈电网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环形槽线与微带馈电网络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铜板、2-圆环形槽线、3-介质基板、4-第二铜板、5-支撑介质柱、6-相移功分器、7-环形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第一铜板1上表面的圆环形槽线2、设置于第一铜板1下表面的介质基板3,设置于介质基板3下表面的微带馈电网络,以及设置于介质基板3下方的第二铜板4,所述介质基板3与第二铜板4之间设置多个支撑介质柱5,所述圆环形槽线2上沿圆周方向分别设置有波源激励端口p1和波源激励端口p2;所述微带馈电网络包括相移功分器6、与相移功分器6输入端相连接的信号输入端口p3以及分别与相移功分器6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输出微带线q1和输出微带线q2;所述输出微带线q1对波源激励端口p1进行馈电,所述输出微带线q2对波源激励端口p2进行馈电;所述第一铜板1与第二铜板2的边缘外围采用环形铜板7包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0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调性的芯片型NFC天线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天线外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