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0930.4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1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李兴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5/32 | 分类号: | F02B75/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5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曲柄 连杆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特别是一种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四缸内燃机用的曲轴多为整体式结构,虽然,整体式曲轴制造简单,加工难度较小,成本较低,但是,内燃机采用整体式曲轴后,内燃机整体体积变大,重量变重。对于要求内燃机体积和重量较小的需求而言,许多厂家采用分体式曲轴。
在CN2037028270U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四缸汽油发动机的曲轴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前端主轴颈和后端主轴颈,在前端主轴颈和后端主轴颈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曲轴、第一连杆轴颈、第二曲轴、第二连杆轴颈、第三曲轴、中部主轴颈、第四曲轴、第三连杆轴颈、第五曲轴、第四连杆轴颈和第六曲轴;第二曲轴和第五曲轴上各设置有两个偏心套接孔;第一、第二连杆轴颈的端部分别压接在第二曲柄的两个偏心套接孔上;第三、第四连杆轴颈的端部分别压接在第五曲柄的两个偏心套接孔上;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相向各设置一个中心凸轴,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的中心凸轴共同压入一个连接套的内孔里,连接套与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的中心凸轴共同构成中部主轴颈。这样结构的曲轴仍然存在如下的不足:1、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相向各设置一个中心凸轴,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的中心凸轴共同压入一个连接套的内孔里,这样结构构成的中部主轴颈其强度较差;2、为了满足相应的强度,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的中心凸轴就必须制造的较长,导致曲轴整体长度较长,结构紧凑性差,最终使得整机体积较大;3、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的中心凸轴共同压入一个连接套的内孔里,这样的制造工艺使得在装配时,工序增加,延长了制造时间;4、由于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相向各设置一个中心凸轴,第三曲柄和第四曲柄的中心凸轴共同压入一个连接套的内孔里,这样分体的结构,使得曲轴的跳动难以保证,合格率较低,发动机在工作时,震动较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强度高、重量轻的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前曲轴、曲柄臂A、中曲轴、曲柄臂B和后曲轴,所述前曲轴、曲柄臂A、中曲轴、曲柄臂B和后曲轴均分别通过曲柄销压装连接,在所述曲柄销上设置有整体式连杆,所述中曲轴包括曲柄B和曲柄C,所述曲柄B和曲柄C通过中轴颈连接成为整体件。
其中,所述前曲轴和曲柄B分别通过曲柄销A和曲柄销B与曲柄臂A两端连接;所述后曲轴和曲柄C分别通过曲柄销C和曲柄销D与曲柄臂B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曲柄销A、曲柄销B、曲柄销C和曲柄销D上均设置有整体式连杆。
进一步描述,所述前曲轴包括一体设置的输入轴和曲柄A,所述后曲轴包括一体设置的转动轴和曲柄D;所述曲柄A通过曲柄销A与曲柄臂A的一端连接,所述曲柄B通过曲柄销B与曲柄臂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曲柄C通过曲柄销D与曲柄臂B的一端连接,所述曲柄D通过曲柄销C与曲柄臂B的另一端连接。
为了减轻曲柄臂的重量,所述曲柄臂A和曲柄臂B均为矩形,在所述曲柄臂A和曲柄臂B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曲轴销压装孔,在所述曲柄臂A左侧面的上部和右侧面的下部以及曲柄臂B左侧面的上部和右侧面的下部均分别设置有具有台阶的台阶面,所述台阶为圆弧形台阶。
为了使得转动轴中心与主动齿的中心偏差减少,防止跳动的产生,在所述前曲轴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将所述输入轴分为第一光轴段、第二光轴段和第三光轴段,在所述第二光轴段上设置有外花键,在所述外花键上套设有主动齿,所述外花键位于第二光轴段中部,所述第二光轴段后部为光滑段;在所述主动齿内壁的前部设置有与外花键啮合的内花键,所述主动齿内壁的后部为光滑部,所述光滑部与光滑段配合。
其中,在所述主动齿的内壁中部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将主动齿的内壁分为前内壁和后内壁,所述内花键位于所述前内壁上,所述后内壁为光滑部。
为了提供可靠的润滑结构,在所述中轴颈内设置有贯穿中轴颈的润滑通道A,在所述后曲轴的转动轴内设置有具有开口端的润滑通道B,在所述润滑通道A的两端以及润滑通道B的开口端均设置有卡槽式堵头。
其中,所述卡槽式堵头包括位于位于润滑通道A的两端内壁以及润滑通道B的开口端的内壁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片状式堵头。
进一步描述,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所述位于矩形凹槽内的片状式堵头与矩形凹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描述,所述凹槽为梯形凹槽,所述位于梯形凹槽内的片状式堵头与梯形凹槽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0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鹅‑鱼”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