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胆囊移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1470.7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呈世;黎海亮;胡鸿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18/12;A61B1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李荷香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胆囊 移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融肝肿瘤时改变胆囊位置避免损伤胆囊的胆囊移位器。
背景技术
肝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肝脏是肿瘤好发部位之一,良性肿瘤较少见,恶性肿瘤中转移性肿瘤较多。除了手术以外,其他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其中,肝癌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原理是利用微波或射频的热效应,通过组织中极性分子尤其是水分子的振荡加热肝组织,从而在靶区内引起热凝固,通俗点说就是烧死肿瘤,能达到与肝癌切除、肝移植相媲美的根治效果。适用于较小的单发肝癌,并远离重要血管,肝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或肝功能储备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现在这种热疗方法,已成为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具有微创、有效、简捷等优势,并益于患者治疗后康复,但在临床应用中亦有一定并发症,如对一些位于肝表面和位于肝边缘部位如紧邻胆囊的肝肿瘤,经皮穿刺治疗易出血和造成胆囊的损伤,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额外痛苦。因此提出了胆囊移位器这一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操作方便、设计合理、容易制造、效果良好的胆囊移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胆囊移位器,包括外鞘管、分别插入外鞘管中的内芯和金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由一根头部呈张开分叉状态的韧性塑料条组成,内芯由左侧插入外鞘管中,之后从外鞘管右端伸出,其头部呈张开分叉状态,向左拉动内芯时,其头部又进入到外鞘管中,在对患处进行穿刺时,金属穿刺针插入外鞘管中,金属穿刺针与外鞘管一起进行穿刺。
所述外鞘管为金属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实用、操作方便、设计合理、容易制造、效果良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胆囊移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胆囊移位器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胆囊移位器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注:1、外鞘管;2、韧性塑料条内芯;3、金属穿刺针;4、韧性塑料条的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胆囊移位器,包括外鞘管1、分别插入外鞘管1中的内芯2和金属穿刺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2由一根头部呈张开分叉状态的韧性塑料条组成,内芯2由左侧插入外鞘管1中,之后从外鞘管1右端伸出,其头部呈张开分叉状态,向左拉动内芯2时,其头部进入到外鞘管1中,在对患处进行穿刺时,金属穿刺针3插入外鞘管1中,此时金属穿刺针与外鞘管一起进行穿刺。所述外鞘管1为金属管。
插入外鞘管1中的韧性塑料条的一端伸出塑料外鞘管1,插入外鞘管1中的韧性塑料条的另一端4伸出外鞘管1呈张开分叉状态。所述内芯3为一根金属穿刺针。
如图2所示,一种胆囊移位器包括塑料外鞘管1、内芯2,所述的外鞘管1长度为10cm,内芯顶端韧性塑料条在没有外力时成分叉状如图1所示,每个分叉的长度为2.5cm。当在末端拉内芯时如图2所示,分叉合并,能收至外鞘管内。
如图3所示,操作中,在CT下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外鞘管1和金属穿刺针3组合,成功穿刺胆囊窝后退出金属穿刺针内芯3,再将本实用新型的韧性塑料条(内芯2处于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推送到塑料外鞘管1中,使韧性塑料条在胆囊旁呈张开状如图3所示,将韧性塑料条顶端的分叉缓慢推移胆囊,改变胆囊的位置,在进一步消融肝肿瘤时避免损伤胆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未经河南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1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体二次光学LED芯片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燃气管道检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