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高温热化学气化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2191.2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斌;金红光;白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J3/00 | 分类号: | C10J3/00;C10J3/66;C10J3/7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高温 热化学 气化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太阳能热化学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高温热化学气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为应对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源需求量逐年增大,能源短缺以及因大量燃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与日凸显。为此太阳能和生物质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以辐射的形式投射至地球表面,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具有一些普通能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清洁、资源量巨大等。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和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其中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核心部件为太阳能电池。截止2014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而太阳能光热技术,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并获得一定温度热能的应用技术,常规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则将通过换热装置生产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最终生产电能。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同时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也将有所提高。而且,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能够借助储热装置来延长太阳能利用系统的工作时间。
常用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可分为线聚焦和点聚焦两大类,其中线聚焦太阳能集热装置主要包括抛物槽式和线性菲涅尔式,而点聚焦太阳能集热装置则主要包括塔式和碟式。因聚光装置的结构有所差异,不同类型集热器的聚光比和与之对应的集热温度也将有所区别,其中抛物槽式和线性菲涅尔式的集热温度一般在450℃以下,而塔式和碟式集热装置的集热温度甚至能超过1000℃。
传统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通过太阳能集热装置获取高温热能,并生产作为做功工质的高温高压蒸汽。通常抛物槽式集热装置以合成油作为导热介质,受导热油热稳定性的影响,蒸汽温度一般为370℃,而以熔盐作为导热介质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蒸汽温度也仅为500℃左右,利用较低温度的蒸汽难以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太阳能还具有间歇性和周期性的变化特性,如何实现发电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转仍然是该类发电技术的难点之一。为此,太阳能热化学利用技术逐渐被重视,通过利用高温太阳能驱动某些吸热型的热化学反应,例如利用中温太阳能驱动甲醇重整/裂解反应,以及利用高温太阳能驱动H2O分解制氢等。通过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不仅实现了太阳能的能量形式转化,有利于太阳能的长期稳定存储,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高品质的化学能,也有助于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并拓展太阳能的利用途径。
相对而言,高温太阳能水分解制氢作为太阳能热化学利用技术的长远目标,目前仍存在效率低且技术要求苛刻等问题,为此利用太阳能驱动煤炭、石油焦和生物质等燃料进行气化的利用技术将作为太阳能热化学的近中期发展目标。这种多能源相集成的利用方式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反应所需的温度等条件会有所降低。
煤炭和生物质等化石燃料的气化过程主要包括热解和残炭气化这两部分,现有的常规气化方式通常将这两组主反应置于一体,如果利用太阳能驱动固体燃料的气化过程仍采用这种技术方式,不仅降低太阳能的有效利用率,增加集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同时产生的合成气中的焦油含量也会偏高。为此本实用新型将提出一种更加高效,且适用于太阳能热化学利用技术的气化反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高温热化学气化反应器,以实现煤炭和生物质等固体燃料的高效气化,减少聚光和反应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并降低气化合成气中的焦油含量。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高温热化学气化反应器,该太阳能高温热化学气化反应器为柱形回转式反应装置,包括黑体空腔1、反应腔室2、光线入射孔3、导流柱4、气态气化剂导管5、固态原料导管6、合成气输出导管7、导流柱支撑结构8、驱动轴9、支撑轴承10、闭锁装置11和第一至第三伺服电机(12、13、14),其中:
所述黑体空腔1为圆柱空腔结构,在其顶部设置有用以保证照射的太阳光顺利进入腔体内的光线入射光孔3,黑体空腔1底部安装于驱动轴9上,驱动轴9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14,黑体空腔1通过第三伺服电机14和驱动轴9进行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2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无线资源控制连结建立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下一篇:通信系统以及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