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接件试样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2913.4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盛超;余万里;秦中正;彭浩坤;易华;王习林;黄河;颜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钟声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接件 试样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接件定位工装,尤其涉及一种胶接件试样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测定结构用胶黏剂的拉伸剪切强度,一般是在平行于搭接型胶接件粘接面主轴方向上施加一拉伸力,测出粘接处的拉伸剪切强度。
搭接型胶接件的两受力主体为刚性材料试片,而制作搭接型胶接件时,两片搭接试片中间的粘接区域的尺寸及试片角度需要控制,同时对于搭接试片胶黏剂的厚度尺寸t要求精确,一般为0.1mm~0.5mm,公差一般要求在±0.03以内。
胶黏剂在进行拉伸剪切测试前,需达到固化状态,在进行搭接型胶接件制作过程中,胶黏剂的初始状态为软体状态,根据不同胶黏剂品牌,要达到固化状态,需要经历2~4小时,在这个固化过程中,由于胶黏剂为软体状态、试片有一定的重量且搭接状态为非平衡状态,试片搭接后将会失去定位控制,造成胶黏剂厚度尺寸及公差偏离初始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定位稳定性强的胶接件试样定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接件试样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装置主体,所述定位装置主体设有上试片定位部和下试片定位部,所述上试片定位部设有上侧部挡边和上端部挡边,所述下试片定位部设有下侧部挡边和下端部挡边,所述上侧部挡边与下侧部挡边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上端部挡边与下端部挡边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下试片定位部设有可垫设于下试片下部的下试片高度调整垫。
所述定位装置主体上,相对于上侧部挡边设有可对试片外侧边定位的上侧部预紧螺钉,相对于上端部挡边设有可对试片外端部定位的上端部预紧螺钉,相对于下侧部挡边设有可对试片外侧边定位的下侧部预紧螺钉,相对于下端部挡边设有可对试片外端部定位的下端部预紧螺钉。
所述上端部挡边、下端部挡边、上试片下表面和下试片上表面所围成的区域为胶黏剂填充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胶接件试样定位装置,通过设置上侧部挡边、上端部挡边、上端部挡边和下端部挡边,对胶接件试样中的试片进行长度与宽度方向定位,有效提高胶接件试样制作过程中的定位效率、定位精度及稳定性,并提高胶接件试样测试的准确度和真实性。通过设置高度调整垫,实现对胶接件中胶黏剂厚度的间接调整,使调整后的胶黏剂中不存在其他辅助厚度定位异物,进一步提高胶接件试样测试的准确度和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定位装置主体;11、上试片定位部;111、上侧部挡边;112、上端部挡边;12、下试片定位部;121、下侧部挡边;122、下端部挡边;123、下试片高度调整垫;2、上侧部预紧螺钉;3、上端部预紧螺钉;4、下侧部预紧螺钉;5、下端部预紧螺钉;6、胶黏剂填充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接件试样定位装置实施例,包括定位装置主体1,定位装置主体1设有上试片定位部11和下试片定位部12,上试片定位部11设有上侧部挡边111和上端部挡边112,下试片定位部12设有下侧部挡边121和下端部挡边122,上侧部挡边111与下侧部挡边121位于同一平面,上端部挡边112与下端部挡边122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胶接件试样定位装置,通过设置上侧部挡边111、上端部挡边112、上端部挡边112和下端部挡边122,对胶接件试样中的试片进行长度与宽度方向定位,有效提高胶接件试样制作过程中的定位效率、定位精度及稳定性,并提高胶接件试样测试的准确度和真实性。
本实施例中,下试片定位部12设有可垫设于下试片下部的下试片高度调整垫123,上端部挡边112、下端部挡边122、上试片下表面和下试片上表面所围成的区域为胶黏剂填充区6。通过设置高度调整垫123,实现对胶接件中胶黏剂厚度的间接调整,使调整后的胶黏剂中不存在其他辅助厚度定位异物,进一步提高胶接件试样测试的准确度和真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2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三旋翼姿态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手表充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