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工程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3774.7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3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杰;荆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杰;荆刚 |
主分类号: | E06C1/18 | 分类号: | E06C1/18;E06C7/08;E06C7/42;E06C7/46;E06C7/50;E06C1/3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工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梯,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工程梯,属于工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工程施工及装饰装修中常会用到一种工程梯,但是常用工程梯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及不方便存放等诸多因素均给日常施工中带来了不便及占用了大量材料堆放的空间。
建筑施工砌墙、抹灰及装饰装修等二次结构工程需要经常性的用到工程梯。而如果遇到施工场地狭窄,或作业地点分布太散等多种原因时工程上一些常见的竹梯进不了楼层,及时一些梯子能进去,但由于体型问题,搬进去非常吃力,给施工人员增加工作量。
工作人员在工程梯上只能在一定范围工作,如果超出工作范围,工作人员必须移动梯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客是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由旋转杆组成,可以折叠,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工程梯,包括梯架,所述梯架包括左梯架和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左梯架的右梯架,所述左梯架和右梯架分别由架杆固定连接,所述架杆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表面涂有防滑材料,所述梯架由旋转杆之间通过第二转轴相互活动连接组成,所述旋转杆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梯架底部安装有脚座,所述梯架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三转轴活动连接支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杆至少为四个,所述旋转杆一端设有长方形凹槽,所述旋转杆另一端设有与长方形凹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一端设有圆环连接件,所述圆环连接件固定连接旋转杆的一端,所述固定装置另一端设有杆件,所述杆件活动连接相邻旋转杆上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脚座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脚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脚座底部设有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扇形连接件,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三转轴在第一连接件上旋转角度为0-90度。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由于可以折叠便于携带;
2、防滑,可以增加工人的工作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的左梯架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的旋转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的脚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的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工程梯的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梯架;2、左梯架;3、第一转轴;4、右梯架;5、架杆;6、第一凹槽;7、旋转杆;8、第二转轴;9、固定装置;10、脚座;11、第一连接件;12、第三转轴;13、支撑杆;14、长方形凹槽;15、第二连接件;16、圆环连接件;17、杆件;18、第二凹槽;1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工程梯,包括梯架1,所述梯架1包括左梯架2和通过第一转轴3活动连接左梯架2的右梯架4,所述左梯架2和右梯架4分别由架杆5固定连接,所述架杆5顶部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表面涂有防滑材料,所述梯架1由旋转杆7之间通过第二转轴8相互活动连接组成,所述旋转杆7上设有固定装置9,所述梯架1底部安装有脚座10,所述梯架1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1通过第三转轴12活动连接支撑杆13。
架杆5顶部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适合工作人员的脚掌,第一凹槽6表面涂有防滑材料,防止出现工作人员滑到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杰;荆刚,未经李成杰;荆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3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