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5091.5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6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杨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粉尘 净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和治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而又带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实现生产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现有的除尘设别体积大,质量重,不方便在各个生产车间之间移动,从而使得不得不另外购置多台除尘设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所述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第一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上方的第二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上方的进水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左侧的出水管,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的凸柱,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收容槽、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左侧的第二收容腔、连接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腔之间的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部的固定块及位于所述通道内部的海绵块,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过滤竖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上方的封闭框及位于所述封闭框左侧的第一过滤网,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斗、位于所述进水斗下方的进水柱及设置于所述进水柱上的阀门,所述第二收容腔的上方设有一出口,所述通道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相通,所述通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通,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通道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所述底座呈长方体,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上设有滚轮。
所述支撑本体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呈阶梯状的第一收容腔。
所述凸柱呈长方体,所述凸柱竖直放置,所述凸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柱呈圆柱体,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二收容槽,所述凸柱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中。
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上表面上的第二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左侧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斜板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过滤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斜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竖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封闭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框上设有若干圆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其拆卸,从而使得携带方便,同时其组装也较为简单,能够快速的组装在一起,使得本设备可以在各个车间之间移动进行除尘作业,减轻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粉尘净化设备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支撑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上方的第一框体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上方的第二框体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4上方的进水装置5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4左侧的出水管6。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呈长方体,所述底座1水平放置,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上设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滚轮11呈圆柱体,所述滚轮11可以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支撑本体21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21上的凸柱22。所述支撑本体2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本体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本体2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呈阶梯状的第一收容腔211,所述第一收容腔211呈长方体状。所述凸柱22呈长方体,所述凸柱22竖直放置,所述凸柱2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收容腔211的底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杨,未经王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5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