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8326.6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8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梅;王友福;辛晓菲;张强;李勇;王文婷;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后墙覆土 保温 短后坡型 日光温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光温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农业种植,特别是蔬菜种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冬季气温偏低的北方地区。目前,普遍采用如图1所示的下挖取土构筑后墙加后坡型的日光温室,后墙加后坡型日光温室的突出优点是:后墙不但具有隔冷保温功能,而且还有贮能蓄热功能,白天部分阳光照射在后墙,转化为热能贮存在土墙体内,夜间当温室内气温低于后墙体温度时,后土墙贮存的热能缓慢释放到温室内的空间,使夜间温室内的温度不会低于维持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
但这种后墙加后坡型的日光温室存在的不足之处是:1、后坡保温材料一般采用草帘、苇箔式泡沫板等保温材料,表面再覆盖防水膜后用土压实。这种做法保温性能差,冬季寒流极易冻透后坡保温层。2、安装或整理采光膜、保温被时很不方便;操作卷帘机卷放保温被时,保温被易从后坡滚落到温室后墙上,进而滚落地面,酿成事故。3、保温被白天只能安放在温室前棚架上,部分阳光不能照射在温室内后墙上,减少棚面采光面积,降低日光温室后墙的蓄热贮能效果。4、后坡、后墙顶、后墙后侧三部位分项防水、防风能力差。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其可以增加采光面积,增强保温性,提高后墙、后坡防水防风性,同时方便作业,杜绝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包括后墙、后坡、立柱、前坡、山墙、保温被及栽培床,所述后墙的顶端和后坡上部设置覆土填充,所述覆土填充高度与温室屋脊平齐并设置为平顶,所述平顶上设置储藏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所述后墙高度3.5m,后墙内侧墙面与栽培床面夹角为100°~105°,所述后坡长度1.4m~1.7m,所述后坡的仰角为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所述立柱固定于立柱基座上且与后墙根部距离为零,所述立柱向后墙倾斜,倾斜角度为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所述平顶为宽度2m~3m的工作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所述保温被为可卷放结构,位于所述平顶上的所述储藏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墙的顶端和后坡上部设置覆土填充并设置为工作平台,并在工作平台上设置储藏间,增强了后坡保温性能,方便了温室顶部作业,增强了后墙蓄热贮能效果,更方便了保温被的存放,同时,后墙顶部和后坡顶部合成一个平面,使防水施工简便易行,保障了防水防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日光温室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后墙覆土保温短后坡型日光温室,包括后墙1、后坡2、立柱3、前坡4、山墙、保温被5及栽培床6。后墙1为夯土构筑,在后墙1顶部和立柱3上安装好后坡2后,再在后墙1顶部和后坡2上部二次覆土填充,并使覆土填充7顶部与温室顶部屋脊相平,形成2m~3m的工作平台。这样的有益效果是后坡2上增加了1~2米的保温土层,使后坡2的保温性能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工作平台的存在,使得温室顶部作业大为方便;后墙1顶部和后坡2顶部合成一个平面,防水施工时不必再对后坡2、后墙1顶部、后墙1外侧三部位分项防水处理,防水施工更容易,防水效果也更易保障。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墙1高度为3.5m,后墙1内侧墙面与栽培床面夹角为100°~105°,后坡2长度1.4m~1.7m,后坡2的仰角β为45°,以使温室后墙1能够更好的吸收到阳光照射的热能,提高后墙1的蓄热贮能效果。本实施例中后墙1高度为3.5m,后墙1内侧墙面与栽培床面夹角α为105°,后坡2长度1.7m,后坡2的仰角β为45°。
进一步的立柱3固定于立柱基座上以增强立柱稳固性,为了使栽培床中间无障碍物更有利于作业,在安装立柱3时让其紧靠后墙1根部,并且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使立柱3向后墙1倾斜,倾斜角度为0°~10°,即立柱3与铅垂线的夹角γ为0°~10°,本实施例中选倾斜角度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8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漆收集装置
- 下一篇:便于一人采苗的石斛种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