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脱水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1135.5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7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合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王振英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式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式脱水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带来质变,但同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视。随着国家对雾霾治理的重视,对于工业烟气的排放也越来越严格,工业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除雾装置在治理烟气排放的地位也越被重视。
现有的除雾装置大多利用不同类型的板型进行除雾,依靠雾滴间的碰撞和惯性除雾,但通常这类的板型长度较短,容易出现二次携带的现象。此外还有丝网除雾装置,这类除雾装置网口面积较小,容易产生堵塞现象。还有一种是电除雾装置,其原理与电除尘器相似,其内部构造也与电除尘器相似,但是却容易把带有颗粒的雾滴附着在电极板上,减少了可附着面积,导致除雾效率下降,同时还需要附加动力,增加了成本。
随着对烟气排放要求的提高,业界一致渴望出现一种更节能环保且无二次携带的除雾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式脱水除雾装置,其充分利用了烟气自身的动力,结合脱水除雾装置内部的流道设计,加强了雾滴的惯性接触面积,使得气液两相分离效率更加高效,并且没有外来的附加能耗,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脱水除雾装置,包括一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通的圆柱形壳体和圆锥形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侧面设置有一进气口,所述壳体顶部具有一出气口;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内的的中心圆柱体、螺旋气流通道与除雾组件,其中:所述中心圆柱体位于壳体内腔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螺旋气流通道位于所述中心圆柱体上方,并沿所述圆柱形壳体的轴心方向延伸至所述圆锥形壳体内;所述除雾组件包括若干块沿所述圆柱形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打孔板,所述打孔板沿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壁呈放射状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打孔板的长度各不相同,所述除雾组件的底部呈螺旋状依次缩短。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距离所述壳体底部距离最近的打孔板外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打孔板的横截面呈弯折状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弯折状结构为弓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圆锥形壳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二级除雾组件,所述二级除雾组件与所述螺旋气流通道相接,所述二级除雾组件整体呈圆锥状,由若干挡板环状排列形成,中间是镂空的圆形通道。
优选地,所述挡板为L型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用于排出雾水的外引排水装置。
因烟气具有腐蚀性,为了防止该脱水除雾装置被腐蚀,所述壳体为防腐型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脱水除雾装置包括中心主题的结构新颖,构件简单,螺旋气流通道设计合理,便于放大改造,成本可控。
2)充分利用自身所携带的能量,并不需要外加能耗,降低了成本。
3)脱水除雾效率提升明显,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
4)本装置可针对性提升湿法除尘、脱硫所产生的烟气脱水除雾效能,在除尘器、脱硫塔(脱硫器)后加装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脱水除雾装置的外部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脱水除雾装置的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打孔板分布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螺旋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二级除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图号表示为:1—壳体;10—内腔;2—圆柱形壳体;20—壳体底部;21—进气口;22—中心圆柱体;23—螺旋气流通道;24—除雾组件;240—打孔板;241—折线;3—圆锥形壳体;31—出气口;32—二级除雾组件;320—L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表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于以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脱水除雾装置可分为三个部分:气体流场稳定段、第一级除雾段、第二级除雾段。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脱水除雾装置,包括一具有内腔10的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由下到上依次的连通圆柱形壳体2和圆锥形壳体3。所述壳体底部20侧面设置有一进气口21,优选地,所述进气口21设置在距离所述壳体1底部距离最近的打孔板240外侧。侧向开口进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让外部气体进入所述圆柱形壳体2内更好产生涡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合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合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1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寒抗静电牦牛绒复合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