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钢绞线拉索的挂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1163.7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9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元;孙亚东;张庭秀;茹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钢绞线拉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较长钢绞线缆索挂接与夹紧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大跨度钢绞线缆索结构,缆索较长,常规的通过孔口穿接难度较大,施工费时费力。在确保运行安全前提下,简化施工过程,加快施工进度,是技术人员一直研究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钢绞线缆索的挂夹结构,以解决常规的通过孔口穿接难度较大,施工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底部托钢板与对插钢板一固定连接,加劲肋板分别与底部托钢板和持力钢板固定连接,该持力钢板与该对插钢板一固定连接,下拉索的夹头与对插钢板一上的槽一夹接,夹头的直径大于槽的宽度,下插板上的槽二与该下拉索插接,下插板的上方有半圆形槽一,中拉索的夹头与该半圆形槽一卡接,中插板的下部有半圆形槽二,该半圆形槽二与中拉索的夹头卡接,所述中插板的上部有半圆形槽三,上拉索的夹头与该半圆形槽三卡接,上插板的下部有半圆形槽四,该半圆形槽四与上拉索的夹头卡接;
所述的底部托钢板上的对插钢板一对面固定连接另一对插钢板二;
所述对插钢板一和对插钢板二上方固定连接顶部盖钢板;
所述下插板、中插板、上插板分别与对插钢板一固定连接;
所述下插板、中插板与上插板同对插钢板共同固定的拉索数量为6~9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简化钢绞线拉索的挂接过程,利用钢绞线拉索夹头形成的挂接点,用插板方法将穿接转化为挂接,大于50米长的钢绞线拉索用挂接方法,时间较穿接缩短30分钟以上,尤其在较高的塔上需要穿接较长缆索,挂接就更加方便,更显施工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挂夹结构进行挂缆与锚固,过程简便、安全,不用施工机械,所有施工单位均能完成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挂型底部托钢板、对插钢板、加劲肋板和持力钢板的组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对挂型底部托钢板、对插钢板、加劲肋板和持力钢板的组件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挂夹6根拉索的对插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挂夹6根拉索的下插板、中插板和上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挂夹6根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挂夹7~9根拉索的对插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挂夹7根拉索的下插板、中插板和上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挂夹7根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挂夹8根拉索的下插板、中插板和上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挂夹8根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挂夹9根拉索的下插板、中插板和上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挂夹9根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底部托钢板1与对插钢板一2固定连接,加劲肋板3分别与底部托钢板1和持力钢板4固定连接,该持力钢板与该对插钢板一固定连接,下拉索5的夹头501与对插钢板一上的槽一201夹接,夹头501的直径大于槽201的宽度,下插板6上的槽二601与该下拉索插接,下插板6的上方有半圆形槽一602,中拉索7的夹头701与该半圆形槽一602卡接,中插板8的下部有半圆形槽二801,该半圆形槽二801与中拉索7的夹头701卡接,所述中插板8的上部有半圆形槽三802,上拉索11的夹头1101与该半圆形槽三802卡接,上插板12的下部有半圆形槽四1201,该半圆形槽四1201与上拉索11的夹头1101卡接;
所述的底部托钢板1上的对插钢板一2对面固定连接另一对插钢板二9;
对插钢板一和对插钢板二上方固定连接顶部盖钢板10;
下插板6、中插板8、上插板11分别与对插钢板一2固定连接;
所述下插板6、中插板8与上插板11同对插钢板共同固定的拉索数量为6~9个。
在锚区准确定位安装,然后再挂拉索,用对插钢板和下插板、中插板将拉索夹头夹住,夹头挂在对插钢板上,其挂、夹可以约束有夹头的钢绞线。下插板、中插板与对插钢板在边部点焊,保证浇注混凝土时不产生变位。挂夹的拉索数量原则上不受限制,由开口数量决定,本实用新型仅举例6~9个拉索,但这不应做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1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摄像头感光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滤镜彩色微光成像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