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空气独立悬架用下摆臂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2105.6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6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泳;吕习奎;张福星;陶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空气 独立 悬架 下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空气独立悬架用下摆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客车行业及其零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客车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采用空气悬架的客车以其特有的优越舒适性能,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客车用空气悬架从结构上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以其精准的车轮定位参数、横向稳定性好、转向系统协调性好等优点,且运动过程中客车车轮四轮定位参数变化较小,系统间磨损小,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悬架系统的优越性能是建立在其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和性能设计上面,对空气独立悬架来说其下摆臂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体现其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操纵性和舒适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独立空气悬架的减震器的下端是与支撑臂连接的,而稳定杆吊杆也与支撑臂连接,这就导致支撑臂结构复杂、受力情况复杂,连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客车空气独立悬架用下摆臂,它是设计一种A字型结构的高度集成的下摆臂,A字型结构的下摆臂上端与客车空气悬架的支撑臂连接,其下端与客车车架连接,其中部设置减震器安装孔,其一侧设置稳定杆吊杆连接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减少客车整体重量,优化客车空气悬架的布置空间,并分担支撑臂的受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客车空气独立悬架用下摆臂,其中: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为A字型结构,A字型结构的本体的上部设置有与支撑臂连接用的支撑臂连接孔,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减震器连接用的减震安装孔,本体的左侧设置有连接稳定杆吊杆用的吊杆安装孔,本体的下部设置有与车架连接用的球铰孔。
进一步,所述的本体包括左侧臂、右侧臂、上连接臂及下连接臂,左侧臂、右侧臂、上连接臂及下连接臂为一体结构,减震安装孔设置在上连接臂上,支撑臂连接孔设置在左侧臂及右侧臂的上部,球铰孔设置在左侧臂及右侧臂的下部,吊杆安装孔设置在左侧臂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种A字型结构的高度集成的下摆臂,A字型结构的下摆臂上端与客车空气悬架的支撑臂连接,其下端与客车车架连接,其中部设置减震器安装孔,其一侧设置稳定杆吊杆连接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减少客车整体重量,优化客车空气悬架的布置空间,并分担支撑臂的受力。
2、本实用新型的下摆臂结构采用整体一次铸造成型,然后对配合面及配合孔进行精加工,并考虑其上的集成安装结构及轻量化设计。制造工艺简单,适合批量生产,制造成本低。在保证其使用可靠性的基础上降低了零件重量,达到降低悬架非簧载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客车空气独立悬架用下摆臂,包括本体1,所述的本体1为A字型结构,A字型结构的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与支撑臂连接用的支撑臂连接孔2,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与减震器连接用的减震安装孔3,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稳定杆吊杆用的吊杆安装孔4,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与车架连接用的球铰孔5。所述的本体1包括左侧臂6、右侧臂7、上连接臂8及下连接臂9,上连接臂8连接左侧臂6与右侧臂7上部,下连接臂9连接左侧臂6与右侧臂7下部,左侧臂6、右侧臂7、上连接臂8及下连接臂9连接后组成A字型结构,左侧臂6、右侧臂7、上连接臂8及下连接臂9为一体结构,减震安装孔3设置在上连接臂8上,支撑臂连接孔2设置在左侧臂6及右侧臂7的上部,球铰孔5设置在左侧臂6及右侧臂7的下部,吊杆安装孔4设置在左侧臂6上。
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客车减震器10底部安装在减震安装孔3上,将稳定吊杆11与本实用新型的吊杆安装孔4连接,将本体1上部的支撑臂连接孔2与支撑臂12铰接,将本体1下部的球铰孔5与客车车架通过球铰接,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连接工作。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2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