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废气后处理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3261.4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7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戴文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一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9/02;F28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3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废气 处理 余热 锅炉 | ||
1.一种工业废气后处理余热锅炉,包括锅炉筒、换热机构和进出水机构,换热机构设置在锅炉筒内,进出水机构设置在锅炉筒上部并与换热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筒包括锅炉筒体(1)、介质入口连箱(2)、介质出口连箱(3)、前封头(4)、后封头(5)、介质入口法兰(6)、介质出口法兰(7)、鞍式支座(8)和带心人孔(9),前封头(4)和后封头(5)分别设置在锅炉筒体(1)前后两端,前封头(4)前部与介质入口连箱(6)相连接,介质入口连箱(2)前端与介质入口法兰(6)相连接,后封头(5)后端与介质出口连箱(3)相连接,介质出口连箱(3)后端与介质出口法兰(7)相连接,带心人孔(9)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带心人孔(9)分别设置在介质入口连箱(2)和介质出口连箱(3)上部,鞍式支座(8)设置在锅炉筒体(1)下部;所述进出水机构包括水箱筒体(10)、前水箱封头(11)、后水箱封头(12)、给水管(13)、上升管(14)、下降管(15)、安全阀(16)、出水管(17)和人孔法兰(18),前水箱封头(11)和后水箱封头(12)分别设置在水箱筒体(10)的前后两端,人孔法兰(18)设置在后水箱封头(12)上,给水管(13)设置在水箱筒体(10)侧部,出水管(17)设置在水箱筒体(10)上部,上升管(14)和下降管(15)设置在水箱筒体(10)和锅炉筒体(1)之间;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前固定板(19)、后固定板(20)、管板(21)、内瓷套管(22)、连接管(23)和若干根换热管(24),在管板(21)上呈环形设置有若干个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在每根换热管(24)的前后两端均插设有一个内瓷套管(22),换热管(24)插入到通孔内且换热管的中部通过管板(21)进行固定,前固定板(19)和后固定板(20)为圆环形,在前固定板(19)和后固定板(20)的相对内表面设置有供换热管插入的卡槽,换热管(24)前后两端分别插入到卡槽内并通过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进行固定,所述换热管(24)之间通过连接管(23)进行连接,上升管(14)和下降管(15)的下端均与换热管(2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气后处理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4)包括内换热管(24-1)、外换热管(24-2)、金属挡片(24-3)、传热丝(24-4)和吸热薄膜(24-5),吸热薄膜(24-5)包裹在内换热管(24-1)外壁上,内换热管(24-1)设置在外换热管(24-2)内部,内换热管(24-1)与外换热管(24-2)所组成的空腔为抽真空腔,金属挡片(24-3)倾斜设置在外换热管(24-2)外侧壁的相对外侧,金属挡片(24-3)通过传热丝(24-4)与吸热薄膜(24-5)相连接,在内换热管(24-1)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状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废气后处理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挡片(24-3)与外换热管(24-2)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废气后处理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挡片(24-3)包括挡片主体,在挡片主体外侧设置有横截面为斜坡形的挡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气后处理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管板下部设置有恒温震荡机构,所述恒温震荡机构包括滑道(25)、滚珠、控制器、时间继电器、伸缩缸(26)和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滑道(25)设置在锅炉筒体(1)内壁上,滚珠设置在管板(21)的上下两端并置于滑道(25)内,温度传感器分散设置在换热管(24)的管壁上,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时间继电器相连接,时间继电器与伸缩缸相连接,伸缩缸前端与管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气后处理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在锅炉筒内设置有介质输送清扫机构,所述介质输送机构包括前支撑架(27)、后支撑架(28)、转辊(29)、螺旋扇叶(30)、柔性纤维丝束(31)和电机,前支撑架(27)和后支撑架(28)分别设置在介质入口连箱(2)和介质出口连箱(3)内,转辊(29)中部穿过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和换热管,转辊的两端架设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螺旋扇叶(30)缠绕在转辊(29)上,柔性纤维丝束(31)设置在螺旋扇叶(30)外侧,转辊通过电机带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一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一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32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管壳式换热器
- 下一篇:组合式防熏黑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