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5470.2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7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叶然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立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B32B15/04;B32B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波 射频 识别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电子标签,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
背景技术
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是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射频识别卡可分为无源卡和有源卡两种,无源卡的特点是工作距离相对较短,但寿命长,对环境要求不高,有源卡的特点是体积较大、作用距离远,但成本较高,寿命有限,且对环境较为敏感。SAW(声表面波)标签是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射频识别标签,与传统的IC标签相比,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声表面波器件的工作频率f是由材料的声表面波传播速度v和波长决定的。由于所采用的材料及光刻工艺的限制,目前的声表面波器件,其工作频率很难达到GHz。金刚石具有非常高的声表面波传播速度,以此作为衬底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能制备出GHz的SAW器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可用于识别射频信号,且工作频率可达GHz级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标签,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天线、差指换能器、反射栅和压电衬底,可用于识别射频信号,且工作频率可达GHz级别。
天线1由接收端和发射端组成。
压电衬底由薄膜Ⅰ、薄膜Ⅱ和衬底组成。薄膜Ⅱ位于薄膜Ⅰ和衬底之间,薄膜Ⅰ位于薄膜Ⅱ的上方,衬底位于薄膜Ⅱ的下方。
天线连接在差指换能器上,接收端和发射端分别连接在差指换能器的两侧。差指换能器和反射栅都固定在薄膜Ⅰ上,反射栅位于差指换能器的后方。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所述的天线为金属偶极子天线,其材质为铜或铁。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所述的薄膜Ⅰ为金刚石薄膜。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所述的薄膜Ⅱ为氧化锌压电薄膜。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所述的衬底的材质为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用于识别射频信号,且工作频率可达GHz级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的衬底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天线1;接收端1-1;发射端1-2;差指换能器2;反射栅3;压电衬底4;薄膜Ⅰ4-1;薄膜Ⅱ4-2;衬底4-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标签,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天线1、差指换能器2、反射栅3和压电衬底4,可用于识别射频信号,且工作频率可达GHz级别。
天线1由接收端1-1和发射端1-2组成。接收端1-1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发射端1-2用于发射射频信号。
压电衬底4由薄膜Ⅰ4-1、薄膜Ⅱ4-2和衬底4-3组成。薄膜Ⅱ4-2位于薄膜Ⅰ4-1和衬底4-3之间,薄膜Ⅰ4-1位于薄膜Ⅱ4-2的上方,衬底4-3位于薄膜Ⅱ4-2的下方。薄膜Ⅰ4-1用来传播声表面波。薄膜Ⅱ4-2用作压电材料。衬底4-3上用于支撑薄膜Ⅱ4-2。
天线1连接在差指换能器2上,接收端1-1和发射端1-2分别连接在差指换能器2的两侧。差指换能器2和反射栅3都固定在薄膜Ⅰ4-1上,反射栅3位于差指换能器2的后方。天线1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接收信号时,差指换能器2用于将射频信号转化为声表面波,发射射频信号时,差值换能器2用于将声表面波转化为射频信号。反射栅3用于将声表面波反射回差指换能器2。接收信号时,衬底4用于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送信号时,衬底4用于将电信号转化为压力信号,并用于传播声表面波。
射频信号通过接收端1-1引导到叉指换能器2,叉指换能器2通过薄膜Ⅱ4-2的压电效应产生声表面波激励脉冲,声表面波激励脉冲通过薄膜Ⅰ4-1进行传送。声表面波传递到反射栅3并通过反射栅3反射,产生已经调制了ID编号的脉冲信号,已经调制的脉冲传送回叉指换能器2,叉指换能2通过薄膜Ⅱ4-2的逆压电效应产生无线脉冲信号,无线脉冲信号经由发射端1-2发出。
具体实施方式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立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衢州立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54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APP控制功能的校网服务平台
- 下一篇:一种无线的扫描输入发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