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5507.1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5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广旭热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66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U型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U 型管换热器,其结构包括:管箱和壳程筒体,壳程筒体的口部固定设置有壳程法兰,管箱与壳程法兰之间隔设有管板,所述的管板焊接固定在管箱上,壳程筒体上的壳程法兰与管板固定连接,管板上开设有若干管孔,壳程筒体内设置有U 型换热管束,所述的U 型换热管束固定支撑在壳程筒体内的折流板支架上,折流板支架能在壳程筒体内滑动,U型换热管束的管端穿设、并固定在管板的管孔中。现有的U型管需设置专门的支撑板和隔板,对于U型管中心部分存在的间隙会造成换热不均匀,影响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管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均匀,换热效果好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U型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流体入口、流体出口、进水口、出水口、封头、隔板、U型管和导向管;所述的封头与壳体相连接,管板设于壳体与封头之间,所述的U型管与管板相连设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的隔板设于封头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分别设于封头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壳体的下部和上部,所述的导向管套设于U型管上,所述的进水口与导向管的进口相连接,出水口与导向管的出口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管等间距设于U型管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管为环形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的下面设有支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管均为同轴套设于U型管上,每层导向管之间设有连接管。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U型管换热器可以拆掉壳体后,轻松地U型管从导向管上向外移出,使U型换热管束裸露在外,从而大大方便了U 型换热管束的检修和清理工作,降低了U 型换热管束的检修和清理工作的成本,也大大提高了U 型换热管束的检修和清理工作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U型管换热器的导向管是套设于设于同直径的U型管的外侧,在起换热的同时对U型管起支撑作用,保证U型管内流体的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的U型管换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换热效果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壳体的侧剖图;
图中:1、壳体,2、管板,3、流体入口,4、流体出口,5、进水口,6、出水口,7、封头,8、隔板,9、U型管,10、导向管,11、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U型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管板2、流体入口3、流体出口4、进水口5、出水口6、封头7、隔板8、U型管9和导向管10;所述的封头7与壳体1相连接,管板2设于壳体1与封头7之间,所述的U型管9与管板2相连设于壳体1的内部,所述的隔板8设于封头7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流体入口3和流体出口4分别设于封头7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分别设于壳体的下部和上部,所述的导向管10套设于U型管9上,所述的进水口5与导向管10的进口相连接,出水口6与导向管的出口相连接。
所述的导向管等间距设于U型管上。所述的导向管为环形管。所述的壳体的下面设有支座。所述的导向管均为同轴套设于U型管上,每层导向管之间设有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广旭热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广旭热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5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变储能单元的密封结构
- 下一篇:逆流式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