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云计算的CO浓度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6341.5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廖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5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 co 浓度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O浓度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CO浓度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CO气体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一旦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严重阻碍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造成缺氧甚至死亡。家用煤气或煤炉中均有CO的存在,若煤气或煤炉使用不当,CO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传统的CO报警器能够实现对CO浓度的监测及报警,但声光报警的方式限制了警报的有效性。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CO浓度监测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接收到相关报警信息,摆脱了报警距离的限制,提高了CO浓度监测系统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CO浓度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CO浓度采集器,数据处理模块,云计算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所述的CO浓度采集器检测所安装位置的CO气体浓度,其输出连接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判断CO气体浓度是否超限的微处理器单元、用于在超限时发出声音和光线警报的声光报警单元、用于在超限时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的无线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支持3G、4G或者WIFI网络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与云计算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的智能终端与云计算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并显示CO浓度超限报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微处理器单元采用STM8S103F3P6作为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CO浓度采集器采用Arduino MQ-9气体传感器作为CO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云计算服务器与智能终端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为3G、4G或WIFI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云计算的CO浓度监测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扩展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框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处理模块的微处理器单元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云计算的CO浓度监测系统整体框架图。包括CO浓度采集器,数据处理模块,云计算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所述的CO浓度采集器检测所安装位置的CO气体浓度,其输出连接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判断CO气体浓度是否超限的微处理器单元、用于在超限时发出声音和光线警报的声光报警单元、用于在超限时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的无线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支持3G、4G或者WIFI网络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与云计算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的智能终端与云计算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并显示CO浓度超限报警信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微处理器单元采用STM8S103F3P6作为处理器,所述CO浓度采集器采用Arduino MQ-9气体传感器作为CO传感器,所述的云计算服务器与智能终端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为3G、4G或WIFI数据传输。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处理模块的微处理器单元电路图,微处理器芯片采用ST公司生产的STM8S103系列基本型多功能8位微控制器STM8S103F3P6。STM8S103F3P6基于专有16 MHz内核,具有全套定时器、接口(UART、SPI、I2C)、10位ADC、内部和外部时钟控制系统、看门狗、自动唤醒单元和集成式单线调试模块,具有高达32 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高达1 KB的数据EEPROM和高达2 KB的RAM,适合于工业、计算机和消费类产品电路,在低成本场合应用广泛。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1)系统启动后,首先数据处理模块的微处理器STM8S103F3P6进行初始化,设定CO浓度超限报警阈值;
2)监测CO浓度;
3)判断CO浓度是否有超限,如果没有超限,则转到2),否则转到4)
4)发送超限信息到智能终端;
5)持续发出3分钟的报警声音和报警闪光后,转到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6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