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水用密封单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7135.6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6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邢志恒;李军;刘玉梅;蒋瑜;张萌;路宝华;孙乾;刘仲刚;刘子龙;刘青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34/02 | 分类号: | E21B34/02;E21B43/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水 密封 单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井井口注水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水井注水用密封单流阀。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时,为了保证油气田的压力,将油驱替出来,就要向地层注水或注气等。在注水过程中,为了实现分层注水,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普遍在油管底部安装单流阀。
目前油田在用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多为立式角阀,主要由阀球和阀座组成,阀球与阀座是刚性接触,且是线性密封,密封不可靠,在使用过程中,阀球容易偏向一边,容易造成不密封问题。此外,常用的单流阀因材料质量、结垢和出砂等原因使阀座关不严,起不到止回作用,尤其部分油田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注水井返吐砂较明显,单流阀密封不严密导致地层出砂后,进入系统造成阀门关不住,分离器沉砂和泵类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能更好、更稳定的注水单流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注水用密封单流阀,包括进水接头以及与该进水接头相连的外壳本体,该单流阀还包括一个联通套,该联通套一端与外壳本体相连,另一端与出水接头相连,所述外壳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使外壳本体内腔与联通套内腔相贯通的出水孔;该单流阀还包括一个限位丝堵,该限位丝堵的外壁与所述的外壳本体内腔密封接触,在所述外壳本体内腔还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一端为设置有弹性部件的阀杆,阀体另一端为阀芯,该阀芯外侧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阀座,该阀座外壁与外壳本体的内腔密封接触。
作为本发明一种改进,所述限位丝堵的一个端面连接有中空的限位套,所述阀杆能沿该限位套的内壁往复移动。
所述的阀杆上设置有打捞孔。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所述阀芯外表面为锥形面。
所述阀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部件。
所述阀座底部设置有中空的固定套,该固定套外壁与所述外壳本体内壁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阀芯由原来的球形结构改变为锥面结构,在锥面结构又增加了耐腐蚀密封圈,有效增加了单流阀的密封性及稳定性。当地面管线穿孔或干线注水故障停止注水时,阀芯在弹簧和井内压力双重压力下实现关闭严密,注入地层的水不会回返,达到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注水用密封单流阀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注水用密封单流阀,包括进水接头13以及与进水接头13相连的外壳本体2,外壳本体2为中空圆筒形,该单流阀还包括一个联通套14,联通套14一端与外壳本体2相连,另一端与出水接头8相连,在外壳本体2的侧面设置出水孔5,出水孔5使得外壳本体2的内腔与联通套14的内腔相贯通,该单流阀还包括一个限位丝堵1,该限位丝堵1的外壁与外壳本体2内腔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在外壳本体2内腔还设置有阀体,阀体一端为设置有弹性部件的阀杆6,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部件为弹簧7,弹性部件也可以是板簧;阀体另一端为阀芯10,该阀芯10外侧与阀座11相匹配,能实现有效密封,阀座11外壁与外壳本体2的内腔密封接触。在限位丝堵1的一个端面连接有中空的限位套3,限位丝堵1与限位套3通过焊接或螺纹的方式相连,限位套3的内径略大于阀杆6的外径,工作时,阀杆6能在限位套3的内腔移动。在阀杆6上设置有圆形的打捞孔4,在阀体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只需取出限位丝堵1,下入打捞工具,勾住打捞孔4,即可拔出阀体,整个更换过程操作简单、便捷。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阀芯10外表面设置成锥形面,阀座11内侧面也设置成与阀芯10外表面相匹配的锥形面,使得阀芯10与阀座11能紧密接触实现密封。在阀芯10上还可以设置密封圈9,以提高阀芯10与阀座11的密封性。在阀座11底部安装有固定套12,固定套12与阀座1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以便于将阀座11固定住,固定套12与外壳本体2内壁也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7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多功能单流阀
- 下一篇:分级箍机械式打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