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8523.6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7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泰幸;近藤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2 | 分类号: | B30B15/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宜的和功能上高效的模具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提出了一种模具缓冲装置,该模具缓冲装置被构造成用于通过使用平衡活塞式调压阀来创建模具缓冲压力(日本专利申请案公开号为2001-079694,在下文称为PTL1)。
PTL1中描述的模具缓冲装置作为产生被提供到缓冲缸的液压压力的装置,该模具缓冲装置包括产生较低液压压力的第一液压产生机构,和产生较高液压压力的第二液压产生机构。在模具缓冲装置中,第一液压产生机构首先在用于每个模制循环的模制之后将较低液压压力施加到缓冲缸以使得缓冲缸延伸,并且同时缓冲缸被定位为接近上止点,第二液压产生机构将较高液压压力施加到缓冲缸以预先增加缓冲压力。另外,当模具缓冲器被操作时,缓冲缸中的液压油通过先导压力(较高液压压力)所施加于的先导单向阀和压缩空气所施加于的先导调压阀返回到密封油槽。
这里,第一液压产生机构由密封油槽、压缩空气供给源等组成,该压缩空气供给源向密封油槽提供位于低压的压缩空气,并且第二液压产生机构由液压泵和电动马达组成,该液压泵和电动马达在压床的操作过程中被连续操作。
发明内容
在PTL1描述的模具缓冲装置中,当第一液压产生机构(密封油槽)将较低液压压力应用到缓冲缸以使得缓冲缸延伸时,压缩空气(例如,0.5MPa)被从压缩空气供给源提供到密封油槽,并且构成第二液压产生机构的液压泵和电动马达在压床的操作过程中被连续操作。另外,在缓冲缸被定位为接近上止点的同时,被第二液压产生机构产生的较高液压压力(例如,20至30MPa)在蓄积器中被蓄积以被施加到缓冲缸。
即,因为PTL1中描述的模具缓冲装置要求用于产生较低液压压力的压缩空气供给源和用于产生较高液压压力的液压泵以及电动马达,因此存在装置变得复杂和昂贵的问题。另外,存在的问题是,要求驱动压缩空气供给源和电动马达用于模具缓冲操作的每个循环的动力成本(运行成本)。
已经根据上述情况形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便宜的和功能上高效的模具缓冲装置,该模具缓冲装置不要求消耗电力的装置,诸如液压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模具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垫;流体压力缸,所述流体压力缸被构造成用于提升缓冲垫;和流体压力闭合回路,所述流体压力闭合回路包括模具缓冲压力产生线路,所述模具缓冲压力产生线路连接到流体压力缸的模具缓冲压力产生室;系统压力线路,所述系统压力线路连接到蓄积器,所述蓄积器被构造成用于蓄积在较低系统压力下能够进行脱模操作的液压流体;先导驱动式逻辑阀,所述先导驱动式逻辑阀被设置在模具缓冲压力产生线路和系统压力线路之间,并且所述先导驱动式逻辑阀可在每次的模具缓冲操作时被操作为主调压阀;和先导调压阀,所述先导调压阀被设置在模具缓冲压力产生线路和系统压力线路之间,并且所述先导调压阀产生先导压力用于控制逻辑阀。在模具缓冲装置中,液压流体以加压方式填充在流体压力闭合回路中,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加压和供给液压流体的流体压力泵不被设置,从而可以仅凭借使用通过流体压力缸从缓冲垫被施加的模具缓冲力,在缓冲垫的包括模具缓冲操作和脱模操作的一个循环周期内,对流体压力闭合回路中的液压流体加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设置一种流体压力闭合回路,该流体压力闭合回路包括逻辑阀和先导调压阀的组合的先导驱动式(平衡活塞式)调压阀。在流体压力关闭回路中,液压流体以加压方式被填充,流体压力闭合回路中的液压流体仅使用模具缓冲力,该模具缓冲力通过流体压力缸被施加自缓冲垫,在缓冲垫的包括模具缓冲操作和脱模操作的一个循环周期内被加压,从而流体压力泵不被设置。在模具缓冲操作的时候,逻辑阀操作为主调压阀,以产生对应于由先导调压阀产生的先导压力的模具缓冲压力。另外,包括缓冲垫的脱模操作的上升(提高)操作通过使用在蓄积器中蓄积的系统压力下的液压流体被执行。通过这种方式,液压流体在缓冲垫的一个循环周期中仅凭借通过流体压力缸而被施加自缓冲垫的模具缓冲力被加压。结果,没有流体压力泵被设置在流体压力闭合回路中,从而可以节省动力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8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