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分液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9004.1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0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巫江虹;薛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F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分液 结构 通道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带分液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其换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被逐渐应用到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等领域。现有平行式微通道换热器一般由两个集流管、连通两个集流管的扁管和开窗翅片组成。理想情况下,制冷剂在各个扁管中的分配是均匀的,这时候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最好。但是实际中由于扁管呈细长状,一个输入通道往往对应着数百个微细通道,所以当制冷剂流入扁管时,受到重力和沿程阻力的影响,制冷剂分配都会呈现非常不均匀的现象。
目前在制冷制热量大的场合,如客车空调中还少有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是现有对于大面积的微通道换热器多采用3流程以上的设计方案,但是多流程的设计又会带来压降过大、压缩机功耗增加的问题。所以现在对于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一般建议采用单流程或者少流程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单流程的设计,对于换热面积大的微通道换热器其单一进口所对应的分配扁管数往往达到几十上百根,制冷剂分配均匀性差的问题很难得以解决。因此如何针对具有大换热面积、大长宽比的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改善其制冷剂分配和排水性能,从而提升整个系统能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带有新型分流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以改善插入扁管数较多的微通道换热器入口分配均匀性以及翅片的排水性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分液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连通设置于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之间的微通道扁管, 所述下集流管或上集流管主要由上盖板和下盖板夹紧分配管扣合而成,上盖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微通道扁管的扁管插槽,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与分配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内侧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将所述间隙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流通腔的分隔板,所述分配管的内腔中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将所述内腔均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分配区的内肋板,所述分配管一端密封,其管壁上设置有若干组使分配区和流通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分流孔集,所述流通腔、分配区及分流孔集的数量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分配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矩形、菱形、三角形,或其他可被均匀分成N等分的形状。
进一步地,每组分流孔集包括4-8个一字排列的等距小孔。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微通道扁管之间设置有开窗翅片。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有分液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使用N等分的分配管在制冷剂入口处就将制冷剂均匀分成N等份,再通过不同的分流孔集将制冷剂送入到对应独立的流通腔体中。而且制冷剂在分配管中压力会升高,经由分流孔集的喷射作用使得气液混合制冷剂混合均匀后,再分配进入各微通道扁管中,此类型分配管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制冷剂在几十上百个微通道扁管中的分液均匀性,进而提升其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集流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分液管的其他实施例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1-出口集管;2-上集流管;3-下集流管;31-下盖板;32-上盖板;321-扁管插槽;33-流通腔;34-分隔板;4-开窗翅片;5-微通道扁管; 6-分配管;61-分流孔集;611~616-子分流孔集 ;621~626-扇形分配区;63-内肋板;64-分配管端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9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