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1021.4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利;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楚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72 | 分类号: | F16D13/72;F16D13/58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输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联系的部件,它负责着动力和传动系统的切断和结合作用,所以能够保证汽车起步时平稳起步,也能保证换挡时的平顺,也防止了传动系统过载。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就是靠弹簧压紧的摩擦离合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经常保持动力的传递,中断动力只是暂时的需要,故在行驶过程中主动和从动部分长期处于结合状态,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通过机件的传递,让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分离。
离合器和离合器分离轴承在滑磨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使离合器和离合器分离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小。在离合器的接合过程中,由于滑磨的存在,每接合一次时都全产生大量的热,而每次接合的时间又很短,因此产生的热量无法顺利传出,导致摩擦片温升,长期使用会加剧磨损,甚至会引起摩擦片和压盘的烧损。离合器盖在铸造过程存在隐患,如沙孔、气孔,铸件的密度不够,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硬度低等等都会造成离合器盖在高速旋转使用中出现爆裂。离合器作为易损件,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降低更换成本,节约更换时间的汽车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部分、操纵机构;所述主动部分包括飞轮、压盘、离合器盖;所述从动部分包括从动盘、从动轴;从动盘一侧装有摩擦片,所述离合器盖内装有弹性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包括外圈、内圈和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多个加强筋,外圈上设有减震槽、与离合器盖相配合以定位支撑圈位置的定位挂环和定位块;所述离合器盖上设有与定位挂环和定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离合器盖上开有一个散热孔,散热孔上装有一个以上散热片。
所述定位块为一个以上,均分布于支撑圈的外圈上。
所述减震槽多个,均匀布置在支撑圈的外圈上。
所述散热片为螺旋式散热片。
所述压紧部分包括膜片弹簧,膜片弹簧为圆台形,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膜片弹簧的小头端上开有一圈径向槽以形成一圈相连的卡片。
所述摩擦片上设多个散热孔和径向散热槽。
所述摩擦片的正、反面均设有散热槽。
由于在离合器盖上设置了散热孔及散热片,当汽车发动机启动时,由于离合器的旋转和散热片转动,使得热量得以及时散出,有效解决了轴承的内外圈、保持架、密封圈、滚动体之间的滑磨温升。离合器能处于正常工作环境,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更换时间,减小更换成本。弹性支撑圈的定位挂环和定位块与离合器盖上的限位槽相配合,使弹性支撑圈稳定装于离合器盖内壁上,弹性支撑圈通过定位挂环方便安装和拆卸,通过弹性支撑圈的减震槽实现离合器盖在一定形变范围内得到有效支撑及缓冲,加强了离合器盖的强度,克服了离合器盖的使用中出现爆裂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部分、操纵机构;所述主动部分包括飞轮、压盘8、离合器盖1。从动部分包括从动盘4、从动轴6。压紧部分包括膜片弹簧7,膜片弹簧7为圆台形,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膜片弹簧7的小头端上开有一圈径向槽以形成一圈相连的卡片。从动盘4一侧装有摩擦片2,离合器盖1内装有弹性支撑圈3,离合器盖1上开有一个散热孔14,散热孔14上装有螺旋式散热片,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5为滚珠轴承。
图2中,支撑圈(弹性支撑圈)3包括外圈、内圈和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多个加强筋9,外圈上设有减震槽10、与离合器盖1相配合以定位支撑圈位置的定位挂环11和定位块12。离合器盖1上设有与定位挂环11和定位块12相配合的限位槽。弹性支撑圈通过定位挂环方便安装和拆卸,钩挂到限位槽内限可稳定固定,从限位槽内取下定位挂环11,即可从离合器盖1内壁拆卸掉支撑圈3。
图3中,摩擦片2上设多个散热孔15和径向散热槽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楚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襄阳楚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1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调式离合器的调整环改进结构
- 下一篇:多功能太阳能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