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绕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2384.X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2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任金波;施火结;罗龙和;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54/40 | 分类号: | B65H54/4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绕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领域,是一种手动绕线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绕线工序为人工手动绕线,不仅效率低,速度慢,而且最终绕线的形状不美观,并且在人工手动绕线过程中人体皮肤始终与线相接触,容易对线造成污染,由于手动绕线时,力度与速度均不好把握,还有可能造成断线等情况,不利于线的收集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绕线安全迅速、工作平稳、效率高的手动绕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手动绕线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立板,所述立板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可在竖直平面自转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旁侧设置有可在水平平面自转的用于绕线的轮盘,所述轮盘与支架的连接端设置有用于实现轮盘自转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固连在轮盘圆心处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锥齿轮,所述锥齿轮旁侧啮合有一伞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伞齿轮与支架的连接端设置有竖直固定于支架内部的立杆,所述转轴、锥齿轮连接在立杆上,所述立杆上固连有轴承,所述伞齿轮套设在轴承上。
进一步的,所述立板上竖直开设有若干U形槽,所述导向轮经螺栓固连在U形槽上,所述立板的两端部固连有若干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用作进线口、出线口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轮与轮盘的周侧边缘均往圆心处凹陷形成用于走线的圆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伞齿轮的端面上还偏心设置有用于转动伞齿轮的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手动绕线器能够实现转动手柄时,驱动机构带动转轴加速旋转,同时带动轮盘转动,当轮盘转动时,线在导向轮的作用下依次前进并在轮盘上缠绕,实现成功绕线,该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平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该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该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
1-支架;2-立板;3-导向轮;4-轮盘;5-转轴;6-锥齿轮;7-伞齿轮;8-轴承;9-U形槽;10-凸块;11-通孔;12-圆形凹槽;13-手柄;14-线;15-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手动绕线器,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固定有立板2,所述立板2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可在竖直平面自转的导向轮3,所述导向轮3旁侧设置有可在水平平面自转的用于绕线的轮盘4,所述轮盘4与支架1的连接端设置有用于实现轮盘4自转的驱动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固连在轮盘4圆心处的转轴5,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锥齿轮6,所述锥齿轮6旁侧啮合有一伞齿轮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齿轮7与支架1的连接端设置有竖直固定于支架1内部的立杆15,所述转轴5、锥齿轮6连接在立杆15上,所述立杆15上固连有轴承8,所述伞齿轮7套设在轴承8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板2上竖直开设有若干U形槽9,所述导向轮3经螺栓固连在U形槽9上,所述立板2的两端部固连有若干凸块10,所述凸块10上开设有用作进线口、出线口的通孔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与轮盘的周侧边缘均往圆心处凹陷形成用于走线的圆形凹槽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齿轮的端面上还偏心设置有用于转动伞齿轮的手柄13。
具体实施过程:将线头依次穿过进线处的通口并呈曲线状缠绕于导向轮3的圆形凹槽12上,然后从出线处的通口穿出并缠绕于轮盘4的圆形凹槽12上,转动手柄13,伞齿轮7带动锥齿轮6加速转动,锥齿轮6带动转轴5旋转,同时带动轮盘4转动,当轮盘4转动时,线14在导向轮3的作用下依次前进并在轮盘4上缠绕,实现成功绕线。导向轮3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U形槽9上调整,还可通过不同的通口调整线路的位置或顺序,该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平稳。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23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绕线机夹线断线机构
- 下一篇:一种包装袋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