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3735.9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6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韩;王思露;侯浩录;李成帅;陈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1/10 | 分类号: | B64D1/10;B64D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载运 空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信息化时代,随着小型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无人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种应用就是,利用无人机载运物品,并准确空投到指定的地点。由于普通的空投装置是用投放电子设备(舵机,电机等)直接或间接挂载需要空投的物品,这样使电子设备承载了绝大部分载重物的重量,负载很大,导致电子设备磨损较为严重,时间长久容易使设备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由于载重物的重量全部在电子设备上,在投放的时候使电流过大,使整体的电路损坏,导致飞机失控,财产损失,更加严重的导致人员伤亡。也由于这种原因,极大的限制了无人机载运的重量,不能使无人机的获得最大载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将空投物品挂载在电子设备上导致电子设备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包括设置于机体下部的载重舱、舵机以及固定座,载重舱的下部设置有可开合的舱门,舱门底部下端面沿垂直于舱门开合方向设置有舱门承载杆,固定座的下部连接有多根竖向设置的固定杆,多根固定杆上沿水平直线方向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孔,穿过多个限位孔设置有一根连接杆,舱门承载杆延伸出舱门并且搭接于连接杆上,并且连接杆和舵机上的摇臂通过连接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固定杆设置有3根,舱门承载杆搭接于两根固定杆之间的连接杆上。
舱门承载杆、连接杆以及固定杆均为碳纤维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将空投物品挂载在电子设备上导致电子设备容易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通过将需要空投的物品放置于可开合的载重舱内,舱门搭接在连接杆上,空投时通过使用舵机抽出连接杆,打开舱门将载重物快速投放下去,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无需挂载重物,避免了电子设备因电流过大使其损耗、电路烧坏的问题,同时还能使无人机最大程度地载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载重舱,2.舵机,3.连接杆,4.舱门承载杆,5.固定座,6.舱门,7.连接线,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机体下部的载重舱1、舵机2以及固定座5,载重舱1的下部设置有可开合的舱门6,舱门6通过合页连接于载重舱1上,舱门6底部下端面沿垂直于舱门6开合方向设置有舱门承载杆4,固定座5的下部连接有多根竖向设置的固定杆8,多根固定杆8上沿水平直线方向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孔,穿过多个限位孔设置有一根连接杆3,舱门承载杆4延伸出舱门6并且搭接于连接杆3上,并且连接杆3和舵机2上的摇臂通过连接线7相连。
事例性的,连接线7可以选择钢丝。
固定杆8设置有3根,舱门承载杆4搭接于两根固定杆8之间的连接杆3上。
为了减轻无人机的自身重量,因此舱门承载杆4、连接杆3以及固定杆8均为碳纤维杆。
载重物放置于载重舱1的舱门6上,其重量承载与舱门承载杆4和搭接舱门承载杆4的连接杆3上,连接杆3对载重物、舱门6以及舱门承载杆4其到托持作用,在静止放置的时候,电子设备(舵机、电机)不受到任何载重力。在投放过程中:先控制舵机2的摇臂往外旋转,此时连接杆3通过连接线7会被牵引向舵机2的方向移动,当连接杆3抽离并不再与舱门承载杆4相接触时,舱门6不受到连接杆3的托持作用,由于载重物的自身重力,舱门6自动打开,载重物抛下。整个过程中,电子设备即舵机2只受到了牵引连接杆3时的摩擦力,相对于载重物的重量要小的多。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载运空投装置在静止的时候,电子设备(舵机、电机)不受到任何载重的力。在投放过程中,控制电子设备(舵机、电机),抽出其承载托持作用的连接杆,在整个过程中电子设备(舵机、电机)只受到了抽离连接杆时的摩擦力,没有直接载重物的重量所施加的力,因此能够在最少限度损耗设备的情况下快速投放载运物。解决了原来载运投放时将载运物重量直接挂载或者间接挂载在电子设备上导致设备损耗、电路烧坏等缺点,从而使得无人机能够最大限度地载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37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