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肺复苏一体化自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4053.X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9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圆妃;金伟琼;王珍妮;张静;赵梦婷;王啦啦;林茜茜;林静静;王雨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苏 一体化 自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急救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心肺复苏一体化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又称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式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它能在病人心脏骤停后,使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为病人展开胸外按压。进行胸外按压操作时,应保持患者平卧于较硬的区域,头部位置尽量低于心脏。施救者需采取垂直作用于患者胸骨的力量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时,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婴儿位置稍下,另一只手叠加其上,两手手指紧紧相扣,手指尽量向上,避免触及胸壁和肋骨,减少发生肋骨骨折的可能性。胸外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球囊面罩通气法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院外急救给氧方式,一般由医务人员进行,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心肺复苏适用于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等,但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往往由病人自身的体制和疾病进程决定。因此进行长时间的操作时,易致使医务人员体力不支,进而易忽视胸外按压力度及位置的微小变化,导致胸外按压部位定位不准、姿势变形等情况发生,从而引起安全隐患;口对口人工呼吸也存在着潜在的交叉感染,进气量也因人而异,无法准确的进行量化给氧。
为了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实施快速的的胸外按压,申请人于2014年11月19日提交了申请号为:ZL201410663183.5的发明名称为: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装置的发明专利。
该发明专利包括有供患者躺卧的垫板、架设于垫板上对患者体型宽度定位的横向调节机构、架设于横向调节机构上并可朝向垫板往复按压的按压组件,按压组件与横向调节机构之间设有按压组件的微调升降定位机构,垫板上设有供横向调节机构处于垫板横向滑移定位的调节机构。
为了实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自动胸外按压及球囊面罩的自动供养,申请人在上述发明专利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同时自动实施胸外按压及供氧,且定位准确、按压稳定、无需手动按压、无交叉感染风险的心肺复苏一体化自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一体化自动装置,包括有供患者躺卧的垫板、架设于垫板上对患者体型宽度定位的横向调节架、架设于横向调节架上并可朝向垫板往复按压的按压组件,所述的横向调节架与垫板之间通过可沿垫板升降的纵向调节架连接,垫板位于按压组件的对应处设有供患者头部放置的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调节架上架设有可沿纵向调节架的轴向往复滑移的球囊面罩组件,球囊面罩组件包括有球囊本体及与球囊本体连接的面罩,纵向调节架与球囊本体之间设有可自动按压球囊本体的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施急救过程中,使患者平趟于垫板上,患者的头部放置于垫板上的凹腔内,使患者的下颚高于额头,在此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身体的宽度对横向调节架实施调节,然后通过按压组件对患者的胸部实施按压,实现定位及自动胸外按压,无需医护人员人工操作,避免出现由于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按压出现体力不支造成按压位置不准确或按压力度不够的情况;同时,可调节处于纵向调节架上的球囊面罩组件,使球囊面罩组件中的面罩与患者的口鼻部达到最佳贴合,然后驱动驱动组件对球囊本体实施按压,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实现胸外按压及球囊复苏同步进行,而且球囊复苏过程同样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操作,使该急救过程可连续不间断的进行,为患者急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无需与患者过多的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球囊面罩组件与纵向调节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该连接杆与纵向调节架呈轨道导槽配合,连接杆相对于与纵向调节架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处设有与垂直衔接,且可沿连接杆滑移的安装座,球囊面罩组件固设于该安装座上,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架设于安装座上的驱动源及一端与驱动源联动,另一端与球囊本体夹持且可张合的按压爪,按压爪与驱动源之间通过联动件联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4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