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4970.8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2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好氧 相结合 工业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的社会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也在逐渐推进,随着工业废水量的逐渐增多,工业废水偷排入河流湖泊的案例也在逐渐增多。工业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组成复杂和污染严重。不同的工业废水,其水质差异很大。以化学需氧量为例,较低的也在250-3500mg/L之间,高的常达每升数万毫克,甚至几十万毫克。一旦这些工业废水排入自然水体中,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最终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水资源短缺。因此,针对工业废水的净化和处理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目前的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中,废水处理设施众多,且传统工艺也存在着流程复杂,操作繁琐,占地面积较大,运行成本高,且单元组合过多等缺点。
而现在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针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越来越完善,好氧气固定生物膜技术、A/O工艺等好氧工艺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些工艺利用好养生物去除机理,能够保证处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实用性,同时提高生物的可生化性,并且处理流程简单,但好氧工艺却存在着运行成本较高,且较适合于中低浓度的工艺废水,同时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大,存在有污泥膨胀的现象,所以现有的处理污水系统还是不够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易维护、处置效率高,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与曝气膜生物反应器相互结合,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抵抗高浓度的工业废水冲击,同时使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提高综合去除率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实现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相互结合的一种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与折流板反应器相连接,折流板反应器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相连接,所述的折流板反应器由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连接组成,在折流板反应器内设置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通过气体管与集气装置相连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内设置有膜组件,膜组件通过连接管与出水口相连接,在连接管上设置有抽吸泵。
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和折流板。
所述的集气装置包括集气箱和集气箱上设置的气体排放管。
所述曝气装置通过连接管与鼓风机相连接。
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内都设置有三相分离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工业废水首先由进水管进入前置折流板反应器,可以实现抵抗对高浓度的废水的冲击,同时折流板反应器可以实现针对高浓度工业废水的降解,实现将大分子污染物转化为小分子污染物,便于后续生物反应器的去除,并且折流板反应器上方的集气装置也能够充分实现沼气的回收,随后废水进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可以更好的降解小分子污染物,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组件也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废水中污染物的深度过滤,最终实现针对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有效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2-折流板反应器,3-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4-三相分离器,5-气体管,6-分隔板,7-折流板,8-集气箱,9-曝气装置,10-鼓风机,11-膜组件,13-抽吸泵,14-出水口,15-气体排放管,16-第一反应室,17-第二反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进水管1与折流板反应器2相连接,折流板反应器2与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3相连接,所述的折流板反应器2由第一反应室16和第二反应室17连接组成,在折流板反应器2内设置有三相分离器4,三相分离器4通过气体管5与集气装置相连接;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3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9,在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3内设置有膜组件11,膜组件11通过连接管与出水口14相连接,在连接管上设置有抽吸泵13。
在第一反应室16和第二反应室17之间设置有分隔板6和折流板7。
所述的集气装置包括集气箱8和集气箱8上设置的气体排放管15。
所述曝气装置9通过连接管与鼓风机10相连接。
在第一反应室16和第二反应室17内都设置有三相分离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49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