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三角波纹流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7798.1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3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江;高晓斐;钱锦远;刘步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角 波纹 通道 板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换热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带三角波纹流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换热器相比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换热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性高等众多优点,能够满足空间狭小、结构紧凑的要求,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现阶段微型产品的迅猛发展同时带来了微尺度换热的问题,例如,在微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中,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性能的改进成为阻碍其性能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微通道换热器按外形尺寸可分为微型微通道换热器和大尺度微通道换热器。微型微通道换热器是为了满足电子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类结构紧凑、轻巧、高效的换热器,其结构形式有平板错流式微型换热器、烧结网式多孔微型换热器;大尺度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应用于传统的工业制冷、余热利用、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热泵热水器等,其结构形式有平行流管式散热器和三维错流式散热器,微通道板式换热器属于前一种微型微通道换热器。
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换热器界限是根据流动通道的水力直径大小来划分的。流体通道的水力直径在0.1-1mm范围内的换热器称为微通道换热器。在微观尺度范围设计制造换热器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加工工艺的精确度比传统换热器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其次,加工工艺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传统的焊接工艺不能满足微观尺度上的连接要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或者减少焊接工艺在微通道换热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板式换热的换热板层叠法,其核心部件的连接和装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焊接,很好的避免了焊接工艺带来的泄露、焊透以及焊接腐蚀等一系列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带三角波纹流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换热原件是金属冷冲压板,冲孔作为冷热流体的流道,在该种换热器内部无焊接接头,解决了焊接带来的一系列热阻和流阻的问题,微通道的设计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从而使其换热效率也得到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三角波纹流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包括通道板、隔层板、夹紧板、热流体进出口、冷流体进出口和集液孔通道;所述通道板两侧设有隔层板,通道板和隔层板交替层叠压紧形成冷热流体换热通道,隔层板上开有流体分布通道,冷热流体换热通道与流体分布通道相连通,所述通道板的四个角上都设有集液孔通道;所述通道板和隔层板外侧设有夹紧板,夹紧板上设有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分别与集液孔通道相连接;所述集液孔通道包括热流体集液孔通道和冷流体集液孔通道,热流体集液孔通道与热流体进出口相连通,冷流体集液孔通道与冷流体进出口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冷热流体换热通道内部分隔有隔层板,相邻的两个通道板旋转90度角放置,通道板内部设有流体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板上设有“三角波纹”型流道,流道沿着通道板的对角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板的厚度与流道的高度相对应,通道板的厚度比隔层板的厚度大。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的高度为400~800μm,流道的宽度为500~3000μm,冷热流体换热通道的水力直径为0.1~0.8mm。
作为优选,所述集液孔通道的形状为半圆型,隔层板也开有集液孔通道,集液孔通道位于隔层板的一对对角线上,流体分布通道位于隔层板的另一对角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板、隔层板和夹紧板上分别在四个角上设有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热流体进出口包括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冷流体进出口包括冷流体进口和冷流体出口,夹紧板的一侧设有热流体进口和冷流体进口,夹紧板的另一侧的设有热流体出口和冷流体出口,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为对角反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板上安装有钢管和流体出口管,夹紧板四个角处装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为螺栓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结合了微通道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两者的优点,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微通道换热器内部无焊接工艺,极大的简节约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装配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焊接等比较复杂且技术要求高的工艺进行装配,所以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强度。
3、每个换热板之间的密封是依靠在夹紧力的作用下,换热板上下表面之间的金属-金属密封,该类型的密封耐压性能好,且密封只要求换热板的上下表面具有较小的粗糙度,该种密封不需要特殊的密封结构,节省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7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